专题18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题型专练)-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Word版含解析.docVIP

专题18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题型专练)-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Word版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民国时期,男子服装主要为长袍、马褂、中山装及西装等。就全国范围来说,马褂、长衫,尤其是长衫,仍然是一种最普遍的服装,并与同时流行的学生装、西装等并行不悖。”材料主要反映了(  ) A.着西装已成为普遍现象 B.刻意保存传统文化精华 C.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 D.着装盲目崇尚西洋风尚 【答案】C 2.中国社会传统的习俗是女子婚前梳辫,婚后梳髻。清末民初广东顺德、中山、南海等地,盛行女子在未婚的情况下自行易辫为髻以立志独身不嫁的风俗,这些女子称为自梳女。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风俗逐渐近代化 B.程朱理学对女性的束缚削弱 C.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 D.西方文明和生活方式的传播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清末民初广东部分地区女子改变“婚前梳辫”的传统习俗,A项是现象,B项是传统习俗的思想基础;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是从经济角度分析社会习俗变化,是主要原因,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西方文明和生活方式的传播,故D项错误。 【答案】C 3.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传教士大量进入中国传播洋教,民间随之出现了大量关于洋教和传教士的流言。当时上海等城市所流传关于洋教和传教士的流言远远多于乡村社会,但是乡村社会的教案却远远多于上海等城市。乡村社会教案更加频繁是因为(  ) A.乡村社会出现洋教与传教士 B.当时乡村自治体系根深蒂固 C.城市的洋教传教士比较集中 D.城市的信息传播速度非常慢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乡村社会的教案却多于上海城市,说明乡村社会对洋教与传教士反抗更激烈,思想更保守,与乡村自治体系根深蒂固相符,故B项正确。 【答案】B 4.民国时期,山东地区部分县志记载:更有中人窭姓,平时醵钱(凑钱、集资)为会,有丧之家轮流分用。白衣素冠,持幡前导,号曰“丧社”。出丧择送钱治具,送丧则白衣素冠。知客邀坐别室,设茶馔,亦有里党、戚族代备。这反映了当时山东(  ) A.移风易俗的改革走在时代的前列 B.民间有互助办丧事的风俗 C.社会转型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加强 D.有“事死如事生”的传统 【答案】B 5.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呈持续下降趋势:1982年为144.6公斤,2002年降至78.5公斤,这表明(  ) A.自然灾害致粮食产量下降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困境 C.居民膳食结构日益多样化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解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不断提高,城市居民膳食结构由以粮为主向多样化转变,故C项正确。 【答案】C 9.如图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国文教科书的插图,据此判断(  ) A.近代科学技术已经在中国使用 B.采纳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图中人物是中华民国政府官员 D.新式通讯工具在中国广泛使用 【解析】材料中反映了中国人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电话,说明近代中国出现当时先进的科技成果,故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反映图中人物的身份,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个案不能说明当时电话等新式通讯工具在中国是否得以广泛使用,故D项错误。 【答案】A 10.从1874年至1877年,《申报》连续刊载了“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进展的相关消息,这是中国新闻史上力度最大、时间最长的冤案报道,引起强烈社会反响,促成了该案的平反。这反映了(  ) A.大众传媒开始关注民众生活 B.《申报》的主要功能是时政评论 C.大众传媒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D.《申报》促进晚清司法制度改革 【答案】C 11.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参政而出现过女子国民军、女子尚武会、女子参政同盟会、神州女界共和协济社等团体。1912年1月11日的《民立报》传出了发自女界的另一种声音:“天下兴亡,匹妇有责。”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近代报刊业的发展 B.西方民主思潮的传播 C.封建正统思想的动摇 D.妇女群体关注革命形势 【解析】辛亥革命时期和民国成立后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西方启蒙思想,鼓吹民主、自由、平等,推动了中国女性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故B项正确。 【答案】B 12.近代中国某一时期,各种新报刊纷纷应时而出,其中有《晨报》《国民公报》《新生活》《觉悟》《新社会》等,形成报刊业繁荣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反映了(  ) A.鸦片战争后士大夫开眼看世界的愿望 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五四时期追求真理和个性解放的潮流 D.“九一八”事变后救亡运动的空前高涨 【答案】C 13.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撰文:我前岁在北京过年,刚过新年,又过旧年,看见贺年的人,有的鞠躬,有的拜跪,有的脱帽,有的作揖,有的在门首悬挂国旗,有的张贴春联。对这则材料中的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对传统习俗产生了冲击 B.社会习俗的改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C.新旧杂陈是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engshum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