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 ,环境为人类 活动提供
了必 不 可 少 的各 种 自然 资源 ,如 阳光、空 气、水、
森林和草地 ,为人类 的生存 发展和生产 活动和
生存创 造 了物质 基 础和 条件 。同时 ,环境 又通 过
其 自身 的 自净功 能将 人类经济活动所产生 出来
的残余 物进 行消纳 和 同化 。此 外 ,环 境还 有助 于
满足人们追求健康生活 的精神 需要 。很久 以来 ,
人们 一直 以为 ,环境对于人 的这种作用可 以无
限期地 发挥 着 ,于 是 ,人 们尽 情 地 向 自然 索取 一
切 ,而 同时又把生产生活进程 中产生 的残余物
随意地排放到环境 中。于是 , 自然开始报复 了。
人 们 发 现 ,天 空 不 再 蔚 蓝 ,青 山不 再 碧 绿 ,绿 水
不再长流 ,一切可再生和不可再生 的资源 都在
减少或 已耗竭 ,不堪重负 的环境似乎失去 了 自净能力 ,残余物开始堆
积 , 自然界 中有毒物质含量增加 ,并且开始危害到人体 的健康 。特别
是进入现代工业社会 以来 ,环境 问题 日益严重 ,逐渐成为 困扰人类 ,
影 响人类生存和发展 的重大 问题 ,引起 了人们 的普遍关注 ,科学家 、
社会学家 、经济学家们纷纷进行研 究,试 图找 出环境 问题 的成 因及解
决途 径 。
经济 学家们 很早就对经济福利和 自然 资源储 备之 间 的关系进 行
了分 析 例 如 马 尔 萨 斯( 、李 嘉 图( )和
穆 勒( 就 分 别 阐述 了经 济 活 动 中存 在 生 态 边 界 的观 点 ,
年 阿瑟 庇 古( )首次将环境污染作为外部
性 题进行 了分析 ,此后卡普( )和 科 斯( )也分
析 了这 个 问题 。经 济 学与环 境 问题 的结合最终促 成 了环境经 济 学于
世纪的 年 代诞 生 。
从经济学角度认识环境 问题 的成 因,首先要 了解环境 的本质 。
(一 )环 境 是 一 种 公共 物 品,是稀 缺 资源
环境是公共物 品。在经济学上 ,将大家共 同享用 的东西称为公
共 物 品 ( , 纯 粹 的 公 共 物 品 具 有 无 排 他 性 (
)和非竞争性( 。无排他性指 的是任何人即使
不愿意为某物 品付 费,也不可能将他排 除在该物 品的消费之外 ,或者
将其排 除在外 的费用极其高 昂。例如清新 的空气 ,人们无法 阻止别人
对其 的消 费 。非竞争 性指 的是一个 人对某物 品 的消 费并不减 少别人
对 同一物 品的消 费 。例 如某人对秀 丽 景观 的享 受并不影 响他 人对 同
一 景观 的享 受 。
环境资源是稀缺 的 。当工业发展水平低下 ,人 口压力不大时,
环境作为公共物 品所带来 的问题 尚不 明显 。但是 ,随着人类对 资源 的
过度开发利用和 向环境过度排放废弃物行为 的发生 , 自然资源锐减 ,
环境 的 自净能力急剧下 降,人们才发现 ,环境资源是稀缺 的。就 自然
资源而言,存在着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可能耗竭资源 )。前者
可 以通过 自然力 以某 一增长率保持 或增加蕴藏量 。例 如地表 水 资源
可 以通过水循环利用而再生 ,渔业资源可通过 自然增长而调整储量 。
不过 ,所谓 的可再生 ,指 的是这类资源具有再生 的能力,但是否能够
再生与人类 的经济行为有关 。如果人类对其过度利用 ,就会使其再生
能力低于其利用能力 ,导致 资源恶化 ,最终不可逆转地消亡 。例如过
度砍伐导致森林面积减少 ,水土流失 ,过度开采导致鱼群绝种等 。不
可再生 资源在对人类有 意义 的时 间范 围 内,其 资源 总量 以有 限量存
在 ,在人类 的持续开采和使用后不再生成 (如果再生 的话 ,其速度也
是极其缓慢的,相对于人类的使用速度而言毫无意义 )。因此 ,随着不
可再生 资源 的使用 ,其在地球上 的蕴藏量将逐渐减少 ,最终导致耗
竭 。不可再生资源 中,有些还可 以回收利用,例如金属在初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