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化学事故处置手册范本.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word格式.整理版 目 录 本手册使用说明(4) 第一部分 化学事故处置基本程序(4) 第二部分 常见化学事故的处置(10) 雷管(10) 梯恩梯(11) 硝铵炸药(12) 烟花、爆竹(13) 氢气(15) 一氧化碳(16) 硫化氢(17) 甲烷、天然气(19) 乙烯(20) 乙炔(21) 环氧乙烷(23) 三甲铵(24) 液化石油气(25) 氧气(27) 二氧化碳(28) 氯化氢(29) 氯气(30) 氨气(32) 二氧化硫(34) 二氧化氮(36) 煤气(37) 光气(38) 汽油(40) 丙酮(41) 乙醚(42) 二硫化碳(44) 石油、原油(45) 苯(46) 甲醇(47) 乙醇(49) 煤油(50) 氯苯(51) 松节油(52) 红磷(54) 火柴(55) 硫磺(55) 镁(56) 奈(57) 白磷(59) 钾(60) 铝粉(61) 碳化钙(62) 双氧水(63) 过氧化钠(64) 氯酸钠(65) 硝酸铵(66) 氢氰酸(67) 三氧化二砷、砒霜(68) 硝基苯(70) 苯铵(71) 对硫磷、1605(72) 敌敌畏(73) 铀(74) 硝酸钍(76) 硝酸(77) 硫酸(78) 盐酸(79) 氢氟酸(80) 溴(81) 氢氧化钠(82) 福尔马林(84) 汞、水银(85) 本手册使用说明 具体化学危险品名称后括号中的内容为英文名;别名是指该物品的俗称、代号或其他名称。 GB编号:是指国家标准GB12268-90《危险货物品名表》的编号,括号中的UN编号为联合国编号;如果某一物品同时有两个GB编号(或UN编号),则分别表示该物品的两种状态,即压缩的/液化的,其他情况的在括号内另作说明。 包装标志:是指储运包装上应有的标志,以表明危险品的类别。标志由国家标准GB190-9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确定,具体标志详见附录二。 MAC值: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m3);大鼠经口半致死剂量(㎎/㎏)。 五、相对密度:指通常情况下,某种物质的密度与水的密度(4℃)的比值,其他情况的在括号内注明;相对密度(气):指通常情况下,某种物质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20℃)的比值,其他情况的在括号内注明。 处置措施中给出的警戒范围是根据危险品的特性和常见事故特点确定的一个基本值。在实际处置过程中,应结合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地形、气象、容器中危险品的剩余量等)以及侦检结果,根据有关专家的建议加以调整。 第一部分 化学事故处置基本程序 对化学事故实施处置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系统工程,处置行动要本着“先控制后处置、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周密计划,科学实施。处置中要加强个人防护,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技术手段和进退得当的战术措施,把握全局,争取主动。 为保障求援行动有效开展,应根据实际情况将求援力量分成相应机构和作业小组,以分工负责、协作完成各项求援任务(具体机构和指挥系统见附录一)。化学事故处置的基本程序和主要方法为: 部署求援任务 接到报警后,应立即依据事故情况调集求援力量,携带专用器材,分配求援任务,下达求援指令,迅速赶事故现场。 这里应掌握的事故情况主要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危险品种类、数量;事故性质;危害范围等。 此外,还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组织检查现有器材装备状态,发现问题尽快处理; 与事故单位保持联系,进一步了解事故情况; 根据掌握的情况确定求援预案; 到达目的地后选取有利地形迅速设立现场指挥部; 立即将事故情况向上级部门汇报。 控制危险区域 对危险区实施控制主要是防止无关人员、车辆等误入而引起伤害。实施要点: (一)实施警戒。在事故现场划分警戒区、轻危区和重危区,设置工戒线;一般情况下重危区为50米、轻危区为100米、警戒区为200米,对下风方向或泄漏量比较大时还要扩大警戒区,警戒区的划分如下图所示。对进入警戒区的人员要严加控制,尤其是对进入重危区的人员要做好详细登记;在警戒边界要实施不间断检测,以确保警戒区的有效性。用白灰沿警戒边界打上白线或用小黄旗、警示牌等醒目标志对危险边界作出明显标志,必要时应视情组织有关人员沿警戒边界进行巡逻。 (二)清除火源。迅速熄灭警戒区内的所有明火,关闭电气设备,包括呼机、手机以及电话机等通信器材,车辆熄灭,给高温物体降温,并应注意摩擦、静电等潜在火源。 (三)维护秩序。切实对危险区严加控制管理,以防人员、车辆误入危险区;在事故地区的主要交通要道、路口设安全检查站,控制车辆和人员的进出,保证抢险救援车辆通行。加强对重要目标和地段的警戒和巡逻,防止人为破坏,制造事端。为更好地维护危险区及其附近地区的社会秩序,还应及时利用通告、广播等形式

文档评论(0)

xiang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