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阳明经典语录
  1、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2、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3、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4、 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 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6、 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7、 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8、 学为圣人之道,学以致良知。
  9、 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
  10、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是未知。
  11、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12、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13、知行本体 ,即是良知良能。
  14、博学只是事事存此天理,笃行只是学之不已之意。
  1、心之良知是谓圣人,圣人之学,惟是致良知。
  16、私欲日生,如地上尘,一日不扫,更又一层。
  17、心即理也。无私心即是当理,未当理便是私心。
  18、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19、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
  20、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传习录》之 徐爱录
  1: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义外也。至善是心之本体,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处便是,然亦未尝离却事物。
  2: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里,不须外面添一份。以此存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只是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
  3:譬之树木,这诚孝的心便是根,许多条件便是枝叶。须先有根,然后有枝叶。不是先寻了枝叶,然后去种根。
  4:非有学问思辨之功,将不免于毫厘千里之缪。所以虽在圣人,犹如精一之训。若只是那些仪节求得是当,便谓至善,即如今扮戏子扮得许多温情奉养的仪节是当,亦可谓之至善矣。爱于是日又有省。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圣贤教人知行,正是要复那本体。不是着你只恁的便罢。故《大学》指个真知行与人看,说如好好色,如恶恶臭。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只见那好色时已自好了,不是见了后又立个心去好,闻恶臭属知,恶恶臭属行。只闻那恶臭时已自恶了,不是闻了后别立个心去恶。如鼻塞人虽见恶臭在前,鼻中不曾闻得,便亦不甚恶。亦只是不曾知臭。就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弟,必是其人已曾行孝行弟。又如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了。知饥,必已自饥了。知行如何分得开?此便是知行的本体,不曾有私意隔断的。圣人教人,必要是如此,方可谓之知。不然,只是不曾知。此却是何等紧切着实的功夫!如今苦苦定要说知行做两个,是甚么意?某要说做一个,是甚么意?若不知立言宗旨,只管说一个两个,亦有甚用?
  6:笃信固亦是,然不如反求之切。今既不得于心,安可狃于旧闻,不求是当?
  7: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存心养性事天是学知利行事,夭寿不贰,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事。
  8:性是心之体,天是性之原。尽心即是尽性。
  9:穷通夭寿有个命在,我亦不必以此动心。
  10: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11:格物如孟子大人格君心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但意念所在,即要去其不正,以全其正,即无时无处不是存天理,即是穷理。天理即是明德,穷理即是明明德。
  12: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人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若良知之发,更无私意障碍,即所谓充其恻隐之心,而仁不可胜用矣。然在常人,不能无私意障碍,所以须用致知格物之功,胜私复理。即心之良知更无障碍,所以充塞流行,便是致其知。知致则意诚。
  13::礼字即是理字。理之发见可见者谓之文,文之隐微不可见者谓之理,只是一物。约礼只是要此心纯是一个天理。要此心纯是天理,须就理之发见处用功。
  14:约礼即是惟一。
  1:心一也。未杂于人谓之道心,杂以人谓之人心,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初非有二心也。
  16:天理、人欲不并立,安有天理为主,人欲又从而听命者?
  17:天下所以不治。只因文盛实衰。人出己见,新奇相高,以眩俗取誉。徒以乱天下之聪明,涂天下之耳目,使天下靡然争务修饰文词,以求知于世,而不复知有敦本尚实、反朴还淳之行,是皆著述有以启之。
  18:专事无为,不能如三王之因时致治,而必欲行以太古之俗,即是佛、老的学术。因时致治,不能如三王之一本于道,而以功利之必行之,即是伯者以下事业。后世儒者许多讲来讲去,只是讲得个伯术。
  19:唐、虞以上之治,后世不可复也,略之可也。三代以下之治,后世不可法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职业技能竞赛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实操训练试题-1.doc VIP
- 低压并网柜技术规范书.doc VIP
- 2025年法官入额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 VIP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计价格【2002】10号.doc VIP
- 2025年法官入额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 VIP
- 《GJ B798-1990-伪装涂料漆膜颜色》.pdf VIP
- 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上下册无密码全版】PDF版.docx VIP
- 职业生涯规划书.docx VIP
- 截屏-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3.0-2025-10-新能源.pptx
- 2022年二级造价师《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实务》(水利)考试题库.pdf VIP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