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三讲 第九章 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 第一节 弗洛伊德的生平与著作 一、弗洛伊德的生平 弗洛伊德(1856——1939)出生于现属捷克的摩拉维亚的一个小城镇弗赖堡。父亲是个不得志的犹太呢绒商人,因生意上的失败全家迁至德国莱比锡,在弗洛伊德四岁时又移居奥地利维也纳,在维也纳弗洛伊德一直生活了近八十年。 弗洛伊德自幼聪慧好学,各科成绩优良。17岁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1881年他以优秀成绩获得博士学位。一年以后,他开始在维也纳中心医院工作。1885年他被任命为维也纳大学神经病理学讲师。同年秋,他去法国巴黎向沙可学习,对癔病的治疗和催眠术发生了兴趣。在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弗洛伊德发现,催眠术并非处处有用,暗示法常使病症愈后复发,这使他想起1882年布洛伊尔曾用催眠术治愈了一个癔病患者,于是找布洛伊尔合作,共同从事癔病的治疗和研究工作,他们发现在催眠期间,如果病人记起并说出某些过去发生的 情况,发泄了情绪,症状就消失了,病也就好了。这种方法他们就叫“谈话法”,又称“疏导法”或“渲泄法”。后来在临床实践中又把它发展为“自由联想法”。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一起治愈了几个神经症病例,并于1895年合作出版了《癔病研究》一书,这本书通常被认为是精神分析的开端。由于弗洛伊德坚持性冲突是神经症的根源,认为儿童时的性经验与神经症的形成有关,而布洛伊尔则对此表示反对,这对非常亲密的朋友,由于学术见解的不同最终导致友谊的破裂。 弗洛伊德于1900年出版了《梦的解析》一书,从而大大推进了精神分析运动,并大体上构造起了精神分析的理论框架。1908年在奥地利西部的萨尔茨堡召开了第一次国际精神分析大会,会议决定出版关于精神分析的年鉴,同一年弗洛伊德组织的“心理学星期三讨论会”改为“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因此,这一年是精神分析学派形成的重要标志。 1909年弗洛伊德应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克拉克大学校长霍尔的邀请,赴美国以《精神分析五讲》为题作了演讲,并被克拉克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这意味着弗洛伊德的理论开始得到国际上的承认与重视。 几乎就在同时,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的矛盾却日益加深,并从组织上开始分裂。1911年阿德勒率先退出了精神分析学会,另创个体心理学。随后弗洛伊德的最得意的弟子荣格也于1913年脱离精神分析学会,树起了分析心理学的旗帜,尽管如此,由于弗洛伊德的不懈努力,精神分析作为一种理解人类心理和人格的理论体系,作为治疗神经症的方法,在20世纪20年代已经发展起来了。 1933年纳粹执政,Frued的精神分析和爱因斯坦的物理学在纳粹德国被斥之为“犹太科学”他们在柏林公开烧毁Frued的著作。1938年希特勒法西斯占领奥地利,Frued被迫离开维也纳逃亡到英国,1939年12月23日因患口腔癌逝世于伦敦,享年83岁。 二、弗洛伊德的著作 弗洛伊德一生著述甚丰,先后发表论文、著作三百余种,后人编辑的《弗洛伊德全集》共24卷,主要代表著作: 《梦的解释》(1900) 《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1901) 《性学三论》(1905) 《图腾与禁忌》(1913) 《精神分析引论》(1917) 《超越快乐原则》(1920) 《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1921) 《自我与伊底》(1923) 《幻想的未来》(1927) 《文明及其缺憾》(1930) 第二节 精神分析的对象和方法 一、精神分析的对象 与传统心理学主要研究意识现象和内容不同,弗洛伊德把无意识现象和内容作为精神分析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弗洛伊德认为,意识的结构可分为: 显意识 意识结构 前意识 潜意识 显意识和潜意识 意识是人们可以直接感知到的有关的心理部分。它直接引发人们的行为,但并非行为的原动。人们可以了解它,能够控制它。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意识并不具有重要地位,它只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有限的外显部分。 前意识:指并非目前意识到但可以通过努力变为意识的成分,它是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中介环节。意识部分的内容要经过前意识才能进入潜意识之中,潜意识中的内容要达到意识层面会受到前意识的检查和控制。 潜意识 也称为无意识,它是指被压抑而不能通过回忆召唤到意识中的部分,主要包括个体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和欲望以及童年期的大量经验。潜意识是个体过去经验的大贮藏库。那些无法得到满足的情感体验、本能欲望和原始冲动是被压抑到潜意识之中的,但它们并不肯安分守己地呆在那里,而是在无意识中积极地活动着,不断地寻找出路,追求满足. 二、精神分析的方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