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分离培养与致病性测定 培养基稀释法或划线法培养。观察单个菌落特点。 将分离的细菌接种于寄主植物或过敏性发应植物,观察所得症状,从而完成柯赫氏法则的诊断程序。 四、链霉素防治 植物病原细菌对链霉素敏感,可用于防治细菌病害。 三、植物病原细菌的主要类群及分类地位 五界生物分类系统,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界。 参考:《伯杰氏系统细菌手册》 四、主要属 长期以来,植物病原细菌仅限于5个属: 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 欧氏杆菌属(Erwinia) 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 黄单胞杆菌属(Xanthomonas) 棒形杆菌属(Clavibacter) 五属细菌分类检索表 A.革兰氏染色阳性,一般不能游动……棒形杆菌属(Clavibacter) AA.革兰氏染色阴性,能游动。 B.鞭毛极生 C.鞭毛一般多条,在培养基上产生水溶性黄绿色或蓝绿色色素……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 CC.鞭毛一般单条,在培养基上产生非水溶性色素……黄假胞杆菌属(Xanthomonas) BB.鞭毛周生 C.鞭毛1–4条,引起肿瘤……………………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 CC.鞭毛多条,引致腐烂或萎蔫………………欧氏杆菌属(Erwinia) 供试菌株 革兰氏反应阳性 杆菌或球菌 形成丝状细胞 Streptomyces(链霉菌属) 形成芽孢 36℃生长,在7%NaCl中生长 Curtobacterium短小杆菌属 尿酶 Rhodococcus红球菌属 Clavibacter棒形杆菌属 革兰氏反应阴性 不形成芽孢 Bacillus芽孢杆菌属; Clostridium梭状芽孢杆菌属 + - + - 植物病原细菌 主要属简要检查方法 好氧性或不活泼性 滑行运动,在琼脂平板 上铺开生长,短或长 杆形弯曲、氧化酶阳性 以鞭毛游动 在King‘sB培养基 上产生荧光色素 发酵性 Cytophaga噬胞菌属; Flexibacter屈桡杆菌属 + - 革兰氏反应阴性 不运动,菌落光滑短 杆状、氧化酶阴性 Flavobacterium黄杆菌属 溶果胶活性 + - Erwinia (软腐组群) Erwinia (不溶果胶组群) Pseudomonas (无荧光组群) 在1%葡萄糖营养琼脂上 为白色菌落,周鞭,致瘤 Agrobacterium 土壤杆菌属 Xanthomonas 黄单胞菌属 在1%葡萄糖营养琼脂上 为黄色菌落,单极鞭 Pseudomonas (荧光组群) 有益细菌的利用研究 生物防治 利用其他对植物无害的生物来影响或抑制病原物的生存和活动,从而降低病害的发生率或严重度。 (1)抗菌作用(antibiosis) (2)溶菌作用(lysis) (3)竞争作用(competition) (4)重寄生作用(hyperparasitism) (5)捕食作用(predation) (6)交互保护作用(cross protection) Sir Alexander Fleming discovered the antibiotic penicillin. He had the insight to recogniz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inhibition of bacterial growth in the vicinity of a fungal contaminant when most other scientists probably would have simply discarded the contaminated plates. Alexander Fleming (1881-1955) 亚历山大·弗莱明 英国细菌学家 葡萄球菌 青霉菌 1928年的一天,弗莱明在他的一间简陋的实验室里研究导致人体发热的葡萄 球菌。由于盖子没有盖好,他发觉培养细菌用的琼脂上附了一层青霉菌。这是从 楼上的一位研究青霉菌的学者的窗口飘落进来的。使弗莱明感到惊讶的是,在青 霉菌的近旁,葡萄球菌忽然不见了。这个偶然的发现深深吸引了他,他设法培养 这种霉菌进行多次试验,证明青霉素可以在几小时内将葡萄球菌全部杀死。弗莱 明据此发明了葡萄球菌的克星—青霉素。 由于青霉素的发现和大量生产,拯救了千百万肺炎、脑膜炎、脓肿、败血症 患者的生命,及时抢救了许多的伤病员。青霉素的出现,当时曾轰动世界。 为了表彰这一造福人类的贡献,弗莱明、钱恩、弗罗里于1945年共同获得诺 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青霉素的发现者—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 图中央是青霉菌,周围是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