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街中心地帶有一广场,每天定时有苗寨姑娘、小伙子表演歌午。今天下雨,停演!遺憾! 西江苗族博物馆:为使游客更全面的了解苗族人民的历史、文化、生活等,特建此馆,供游客参观。 这是馆内建筑 这是苗寨建筑的模型 苗族人民的服饰 歌午表演用的乐器 妇女紡织 更多精彩请点击这里访问 自行游黔之〈九〉 摄影、制作:YM F 2013.11 E-mail文化传播网 西江千户苗寨,距黔东南州府凱里南35公里,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我国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至2005年统计,苗寨共有1288户、人口近6000人,苗族人口占99.5﹪,是名符其实的千户苗寨。 西江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是了解苗族历史与发展的露天博物馆。 天不作美,下着小雨,但进入山寨参观游览的游客仍然不少 帶着雨具,背着行囊,牽着宝宝,踏着青石板路,以轻松愉快的心态进到苗寨游览 这是游客的一条主要通道,石板上有着精美的雕刻图案 苗寨所处地是典型的河流谷地,白水河穿寨而过。 为充分利用地形,不占耕地,沿河岸到山坡,建造独具特色的吊脚楼苗寨。这是坡地吊脚楼。 吊脚楼分为平地和斜坡兩大类,这是河边的平地吊脚楼 每个村寨屋前屋后的坡地上,都种植了成片的枫树林,作为护寨林。 吊脚楼一般为三层,结构严谨,墙体均为枫树木质材料,构成牢固的三維空间网絡体系 建在山坡的木质吊脚楼,鱗次栉比,错落有致。与周围的青山綠水和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和谐统一,相得益彰。 上千户吊脚楼随着地形起伏变化,层峦叠嶂,蔚为壮观 看了这寸土必争的山坡吊脚楼,真是佩服苗寨人民的聰明才智。它源于中华上古居民的南方干栏式建筑,2005年已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穿越苗寨的白水河上,架有多座风雨桥 主要的自然村寨,都在寨边河上架一座风雨桥。 风雨桥的作用,既是为了解决両岸交通并挡风遮雨,同时要改善村寨的风水条件。所以,一般建造比较美观 这是一座造型较美观的风雨桥 美术院校的师生,正在风雨桥上认真写生、作画 抬头望山头,就是一片苗寨吊脚楼,这座风雨桥的建造,从造型到材料,自然也很讲究 过去为风雨木桥,易被洪水冲毁。从2008年起,建造的均为与钢筋混凝土架构混合桥。 在穿越西江千户苗寨末端的白水河岸边,仍然建造了吊脚棚屋,可見良田土地有多么的珍贵 西江千户苗寨已为贵州省重点旅游景点之一,游客较多,仅2010年有游客約69万人次。因此,在寨内修建了供游客通行的环道。 环道两側,店铺林立,商业气息浓厚 这家酒店门前的装饰也够气派吧! 店鋪的建筑,却仍然是苗寨的风格:三层木质板房、青瓦…。 这是街边的一家苗寨,供游人参观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