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与温度的变化.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Weather and Climate Chapter 4 - 1 第四章 輻射與溫度的變化 4-1 太陽輻射 生命的發生、延續,自然界的色彩,溫度變化,雲、雨、暴風雨… 等等,都 受到太陽輻射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輻射是經由電磁波傳遞的能量。電磁波可經由 真空傳遞而不須任何介質,正如重力或磁鐵在真空中能使單擺擺動。 圖 4- 1 :電磁波示意圖 (圖片來源?) 電磁波譜常被劃分成若干波段(圖 4- 1) ,依波長順序可分為? 射線、X 射線、 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與無線電波(或稱輻射電波) 。無線電波又可進一步細分 成微波、超短波、短波和長波。紅外線有時也細分為近紅外線、遠紅外線與次毫 米波。不同波長的電磁波,表現出的特色有明顯的差異。物體溫度較高時,輻射 頻率較高,波長較短,例如;紫外線;物體溫度較低時,輻射線頻率較低,波長 較長,例如:紅外線。 人類的眼睛可看到可見光,其波長在 0.4 µm~0.7 µm (1µm =10-6m) 。為什麼? 顯然與太陽輻射能量分佈有關。太陽輻射相當於 6000 K 物體的輻射(圖 4-2) ,涵 蓋紫外射線、可見光 、紅外線、微波、電視及電台波段… . ,但最大能量集中在 可見光。我們看到的色彩大多不是物體本身放射出來,而是反射陽光或照明設備 (例如日光燈)的輻射﹚。比如紅色的書皮,是因為書皮反射陽光中的紅色,吸收 其他顏色;當你將書帶到暗房就看不到書。事實上,書也一直放射輻射,但因為 溫度太低﹙比如:20 o C ﹚,放射的多是紅外線,因而人類無法看到它的「本色」! 人類眼球結構的發展顯然與太陽輻射分佈有關。如果人類是穴居動物,我們現在 「可見光」可能就定義在紅外線波段!! Weather and Climate Chapter 4 - 2 圖 4-2 :太陽短波輻射和地球長波輻射 (圖片來源:Ahrens, p. 34, Fig. 2.8) 太陽輻射大多來自表面的光球部分 ,其能量 E ? 隨波長的變化 ,可用普朗克定 律(Planck’s law)描述 : (4- 1) - 16 2 -2 式中 ? 為波長,T 為溫度(K) ,常數C =3.74×10 Wm ,C = 1.44×10 mK 。 1 2 事實上,這是描述 「黑體」輻射(Blackbody)的公式(圖 4-3) 。黑體是一種 理想物體或狀況,但是自然界中大部分固體或液體都幾乎是黑體。高溫的物體幾 乎在每個波段都會輻射能量出來,每一曲線的峰值也因為溫度的不同而改變。 Weather and Climate Chapter 4 - 3 圖 4-3 黑體在不同溫度下所輻射出的能量頻譜 (圖片來源?) 對於方程式(4- 1)微分,就可求得發射能量峰值(即曲線的最高點)的波長 ?max , 由此可得到韋恩(或譯汾因)定律(Wien’s law) : 2897 ? max (? m) (4-2) T (K ) 所以溫度越高,? 越小。比如,太陽溫度 6000K ,? = 0.5 µm ;地球溫度 max ma x 300K ,?max 約等於 10 µm (參考圖 4-2) 。 若對式(4- 1)積分 ,則得到史蒂芬-波玆曼定理(Stefan-Boltzmann law) : E =s T 4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