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登飞来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查阅字典或资料,了解诗歌大意,理解诗歌描述的诗情。
2.想象诗歌描述的景象,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3.有感情的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并背诵默写全诗。
4.学习诗人,立志做一个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大意,领会诗中蕴含的哲理。
2.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默写全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杭州、欣赏过飞来峰吗?今天我们就从诗歌《登飞来峰》和图片中去领略一下它的优美景色。(展示课题、作者及图片)
揭示课题。
“飞来峰”不仅有优美的景色,而且有动听的传说,请搜集到相关资料的同学讲一下吧!
相传有一天,灵隐寺的济公和尚突然心血来潮,算知有一座山峰就要从远处飞来,那时,灵隐寺前是个村庄,济公怕飞来的山峰压死人,就奔进村里劝大家赶快离开。村里人因平时看惯济公疯疯颠颠,爱捉弄人,以为这次又是寻大家的开心,因此谁也没有听他的话。眼看山峰就要飞来,济公急了,就冲进一户娶新娘的人家,背起正在拜堂的新娘子就跑。村人见和尚抢新娘,就都呼喊着追了出来。人们正追着,忽听风声呼呼,天昏地暗,“轰隆隆”一声,一座山峰飞降灵隐寺前,压没了整个村庄。这时,人们才明白济公抢新娘是为了拯救大家,于是就把这座山峰称为“飞来峰”。“登飞来峰”就是登上飞来峰。
二、熟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大意。
初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再读诗,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1)闻:听说。(2)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3)眼:视线。
(4)最高层:最高处。又喻自己是 HYPERLINK /view/20013.htm 皇帝身旁的最高决策层。
诗歌大意:
飞来峰顶灵隐寺前有座高耸入云的塔, 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 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三、研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1. 研读诗,看看每句诗各侧重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读一二句后谈各自的理解,教师点拨后总结。
前两句描写景物。首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古代八尺为一寻,“千寻塔”极言塔的高俊。第二句说,登上飞来峰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紧承首句,运用虚写手法,进一步写塔之高。
2走近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
3介绍王安石变法的故事和“浮云”的典故。
在北宋仁宗时候,大批农民失去田产,沦为佃户,遭受沉重的剥削和压迫。为了争取生存的权利,他们只有拿起武器,铤而走险。于是王安石就推行了一系列的新法,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在此期间,每项新法在推行后,基本上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可是各项新法的实施或多或少地触犯了中、上级官员、皇室、豪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因此在新法实施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阻力。所以,他一登上飞来峰上的高塔,就联想到鸡鸣日出时光明灿烂的奇景,通过对这种景物的憧憬,表达了对自己前途的展望。
“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障日也。”——陆贾《新语慎微篇》。意思:西汉的人曾把浮云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让皇帝受到蒙蔽。
4.学生读三四句理解后谈各自的理解,教师点拨后总结。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面看是即景说理:我登上峰塔的最高一层,站得高,看得远,浮云是挡不住我的视线的。其实是用典来直抒胸臆。“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往往用来借代奸邪小人。联系到诗人后来向宋神宗上万言书,以及实行变法,与保守派的坚决斗争等,这可说是个战斗的宣言,表现作者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 和远大的的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总结:三、四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层次。这两句议论抒情,点明诗中蕴含的哲理表达了作者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
三.写作训练;
《登飞来峰》是一首哲理诗,但作者并不是单纯的空发议论,而是紧扣游山谈自己的体会:借塔高写立足点之高,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则寄寓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请同学们回忆生活中的景象,也以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如:粉笔,松,竹,梅---)写几句富有哲理的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版酒店operaPMS系统中培训教程 .pdf VIP
- (2025)西宁市入团考试精选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提高椎管内分娩镇痛率PDCA精品课件.pptx VIP
- 2020运动训练人才培养方案(中职).pdf VIP
- 沥青路面铺筑施工技术交底 .pdf VIP
- 2025新疆喀什地区“才聚喀什智惠丝路”秋季招才引智707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电力公司电力设施保护与抢修手册.doc VIP
- DL_5070-2012-T_水轮机金属蜗壳现场制造安装及焊接工艺导则.pdf VIP
- 半导体材料(大学课件)张源涛ppt全套教学课件.pptx
- 卫生监督手段与程序小测试卷含答案.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