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ppt

枕骨大孔脑膜瘤 早期表现为颈部疼痛,手和上肢麻木,易被误诊。 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视力下降等。 眼眶及颅眶沟通脑膜瘤 男,42岁,头痛、头晕1月,加重伴走路不稳8天。 天幕脑膜瘤 侧脑室内脑膜瘤 囊变性脑膜瘤 囊性脑膜瘤 水肿性脑膜瘤 多发性脑膜瘤 钙化性脑膜瘤 出血性脑膜瘤 特殊类型的脑膜瘤 囊变性脑膜瘤 囊性脑膜瘤 水肿性脑膜瘤 女性,55岁,头痛1年。 多发脑膜瘤 钙化性脑膜瘤 1、境界不清楚 2、形态不规则,可呈分叶状 3、肿瘤内坏死囊变常见 4、周围水肿区MRS显示NAA峰降低和Cho峰升高。 5、脑膜尾征短、粗、不规则,邻近颅骨破坏,肿瘤内出血。 恶性脑膜瘤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1)脑凸面和大脑镰脑膜瘤:转移瘤、恶性淋巴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2)鞍上区、颅前窝脑膜瘤:垂体腺瘤、星形细胞肿瘤、颈动脉瘤等。 (3)颅中窝脑膜瘤:神经源性肿瘤;星形细胞肿瘤、颈内动脉动脉瘤等。 (4)颅后窝脑膜瘤:听神经瘤;转移瘤、实性血管网状细胞瘤等。 异病同影 (1)中年女性多见,病程缓慢。 (2)神经系统受损表现不定,颅高压征象出现晚。 (3)肿瘤边界较清楚,形态较规则, CT:多数呈均匀的略高密度,少数为等密度;MRI:以等T1等T2信号多见,可随肿瘤内成分不同信号不同。 (4)增强:多均匀明显强化,特征性 “硬膜尾征” (5)具典型脑外肿瘤的特点。 诊断要点 思考题 1、脑膜瘤的CT、MRI表现? 2、脑膜瘤应与哪些疾病鉴别? 机遇始终给有准备的人 谢 谢 大 家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意!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特殊字体:李旭科毛笔行书 * 特殊字体:禹卫书法行书简体 * 特殊字体:禹卫书法行书简体 * 特殊字体:禹卫书法行书简体 * 左额部镰旁等T1,等T2肿块,边界清楚。增强后明显强化。可见脑膜尾征。冠状面显示病变位于嗅沟。 * 脑膜瘤影像剖析 * 增强MRI示幕下病变明显强化,冠状面(图2)与小脑幕广基底相连,可见脑膜尾征(图2箭头)。病理诊断:幕下脑膜瘤 * 脑膜瘤影像剖析 * 平扫示顶部中线大脑镰处及蝶骨右侧鞍结节见两个等T1等T2信号类圆形肿块影,大小分别为1.8cm×1.8cm×1.5cm和1.8cm×1.8cm×2.1cm,边界清楚。增强后病变明显均匀强化。病理诊断:多发脑膜瘤 * * * * 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曾禹莉 1、Pathology、etiology、 clinical manifestation 2、Application of imaging examination 3、Imaging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contents 病理、病因、 临床表现 脑膜瘤(meningioma)起源于蛛网膜粒帽细胞(arachnoid cap cell),属于脑外肿瘤,占原发颅内肿瘤的15-20% ,仅次于神经上皮性肿瘤。 概 述 病 理 WHO根据肿瘤增殖活跃程度、侵袭性等生物学行为,将脑膜瘤分为三型:典型或良性脑膜瘤,占88~94%;不典型脑膜瘤,占5~7%;间变型即恶性脑膜瘤,仅占1~2%。 1、好发部位: 与蛛网膜粒的分布部位一致,典型部位按发生的频率依次为:矢状窦旁、大脑镰、脑凸面、嗅沟、鞍结节、蝶骨嵴、海绵窦、小脑幕、桥小脑角区、斜坡和颅颈连接处等。 病 理 2、多为单发,偶为多发,还可与听神经瘤或神经纤维瘤并发。 3、有包膜,多为圆形或类圆形,质坚韧,可有钙化或骨化,罕有囊变、坏死和出血。 4、绝大多数为良性,少数为恶性,肿瘤生长缓慢,血供丰富,供血动脉多来自脑膜中动脉或境内动脉的脑膜支。 病 理 病因迄今未明,可能与一定的内环境改变和基因变异有关,如头部外伤、放射损伤、性激素及其受体等。 病 因 临床特点 1.年龄:好发于40-60岁,女性/男性为2/1。 2、病程较长,初期症状及体征不明显,以后依部位不同而逐渐出现颅内压增高征及局部定位症状体征,以头痛及癫痫最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