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小学德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结合 与渗透——以南昌市珠市小学为例 谭诤 赣南师范学院教科院 Tel选题的思考 德育的理解狭义化:道德教育 德育课程单一化:重视德育显性课程 德育方法简单化:说教、活动化 校园文化建设重视物质文化建设,忽略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 德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怎样?二者能否有效结合?德育课程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能否体系化? 一、德育和校园文化概念的理解 何谓德育? 狭义的理解:道德教育。(王国维,1906;唐钱,1928;《中国教育大辞典》) 广义的理解:“大德育”,从内容和范围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班华,《现代教育论》,2001) 秦娟娟:“总的来说,我国关于大德育的主要内容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这五个方面”(秦娟娟,东北师范大学博士) 何谓校园文化? 1.概念 一所学校就是一个小小的社会,有其独特气质和办学特色。随着时间的不断向前推移,最终淀积成一种文化,即校园文化。 作为社会教育发展和社会文明传承载体的校园文化,是指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涵盖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物化形态和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集体舆论、人际关系、心理氛围、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共同的行为准则,它体现在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 2.功能 学校的文化气氛、文化环境、文化活动、共同的行为方式、学校规章制度等这些文化因素,以规范、暗示、熏陶、启迪和管理等方式,对其成员构成制约和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体系、心理人格和行为习惯。 德育与校园文化的关系 校园文化是中小学实施德育的一种载体 校园文化是中小学实施德育的隐性课程 校园文化对中小学实施德育的方法与途径:潜移默化、人文化成 二、德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如何结合与渗透 (一)德育与校园精神文化的结合与渗透 学校精神文化:校训、办学理念、校风、教风、学风 科尔伯格:“在隐蔽课程中,要紧的是教师和校长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意识,因为这两样东西会转化为一种动态的社会环境,而这种社会环境则是影响儿童的环境。” 珠市小学学风:“敏而好学,三人有师” 学生要好学、互学,教师如何学?教师如何师(示)?教师的行为如何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教师的“学”和“师” 教师日进发展学院 教师成长提供五色土壤: 德,德行; 技,基本功; 业,业务素养; 书,国学素养; 艺,艺术涵养。 书法室:正心堂 学生及老师书法作品:你能区分哪些是教师的,哪些是学生的? 再如赣州市文清路小学办学理念: “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每个人都可以发挥作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骄傲,每个学生都是老师的骄傲” 为什么提出这样的理念?对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什么作用和影响?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其实质旨在德育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一种“悟”的环境。如何创设“悟”的环境? 校园的自然地理环境、校园建筑、艺术景点设计、校园文化传播媒介都要展现出学校的精神风貌、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要让学生在一种整洁、优雅、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中学习,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和学习的欲望。 校园景观和墙面文化设计 校园景观设计应该秉承校园文化内涵,满足师生之间的文化支持,获得其心理上的认同。 南昌市珠市小学如何构建“礼学”乐园 校门进去后一角落:现代与传统的融合 进门后对面墙壁 学生及老师书法作品 诗与花的侧墙:牡丹、菊花、莲花、桂花、石榴、海棠、桃花、兰花、水仙、梅 校史长廊 少先队活动基地 有些什么启发? 小结:“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 整体布局 充分利用 紧扣主题 富有特色 以生为本 (三)德育学校课程体系的建构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学校课程 2.学生的“行”:以课程为载体 知行合一。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教育价值观;实施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质量。 一是博文国学类课程。主要包括《国学小书院》、中国书法、中国文化、历史知识、礼仪教育、童书阅读、经典诵读、绘本阅读、晨诵、午读等。 二是学科拓展类课程。根据部颁课程进行学科延展,分别开设漂流阅读、巧算乐园、英语剧场、“博主”训练营、生态种植、手工制作、四操(京剧操、武术操、彩穗操、礼仪操)、三球(毽球、篮球、羽毛球)、三棋(象棋、围棋、桥牌)等。 三是实践活动类课程。少年君子训练课程,开展“文明礼仪训练营”,一季一主题(“衣冠整洁”、“文明礼貌”、“孝亲敬老”、“乐于助人”);少先队活动拓展课程;社团课程;家庭文化课程 三、几点思考 1.何谓办学特色?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2.学校工作的创新性 做专家型校长 做教育家型校长 3.中小学与高校研究者的合作 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不同家庭文化背景学生融合教育实践》,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ace030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