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ppt

  1. 1、本文档共9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病灶在骨内的解剖位置说明 1.皮质纤维缺损和造釉细胞瘤 2.骨样骨瘤 3.软骨粘液纤维瘤 4.骨软骨瘤 5.骨肉瘤 6.成软骨细胞瘤 7.骨巨细胞瘤 8.纤维皮质缺损(非骨化性纤维瘤) 9.软骨瘤和软骨肉瘤 10.骨囊肿和骨母细胞瘤 11.纤维肉瘤和恶纤组 12.骨纤维发育不良 13.尤文肉瘤和其他小圆细胞肉瘤 化验检查 1、红细胞计数 2、血沉(ESR) 3、C反应蛋白(CRP) 4、血钙 5、血磷 6、碱性磷酸酶 7、酸性磷酸酶 8、总蛋白 男,13岁 病例一 病例二 男,35岁 病例三 男,17岁 * * 四、瘤软骨 瘤软骨钙化X线表现是环形或半环形。 环形钙化是环绕在软骨成骨区外层肥大细胞基质钙化带。 * * * * 男,50岁,骨软骨瘤恶变 * 五、肿瘤的骨膜反应 反应骨:骨受到肿瘤破坏后骨膜或骨髓内产生的新生骨叫反应骨 原骨结构被肿瘤破坏后残留下来的骨组织为残留骨 * 肿瘤的骨膜反应 骨膜增生形成骨膜新生骨称为骨膜反应 X线表现有单层,多层,葱皮样,花边样,和针状骨膜反应 * * * * * * 残留骨 恶性骨肿瘤发生弥漫性浸润性骨破坏时常见有残留骨 * * * 六、软组织肿块 良性骨肿瘤一般不见软组织肿块,但良性骨肿瘤造成骨膨涨改变时,骨皮质可以完全中断,消失,出现类似软组织肿块的征像。 恶性骨肿瘤生长迅速,突破骨皮质向外侵袭性生长,可形成软组织肿块。 * * 女,15岁 * * * * * * * 影像分析方法 了解各种影像检查方法的成像原理。 了解正常解剖和病理。 观察病变的影像特点、形态变化和密度(信号)对比。 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 分析步骤 初步分析 病灶分析 化验检查 初步分析 一、临床资料(年龄、性别、病史) 二、病变数目(单发、多发) 三、病灶对称性(对称、非对称) 四、累及系统 病灶分析 病灶在骨骼系统的部位 病灶在骨内的解剖部位 病灶起源 形态 大小 边界 骨皮质完整型 骨膜反应 病变生物学行为 肿瘤基质 软组织改变 关节改变 * * * 影像学检查的要点 以平片检查为主,平片检查在鉴别良、恶性肿瘤方面都有帮助 CT和MRI对显示病变与周围软组织(神经,血管,肌肉)的关系作用很大 CT、MRI观察病变范围,特别是髓内病变 对肿瘤分期和手术前设计方案有帮助 * 影像学检查的要点 MRI增强扫描有助于对肿瘤化疗或术后的随访评价 女,23岁 * 骨肿瘤基本X线征像 骨质破坏 肿瘤基质 骨膜反应(骨膜水肿,骨膜增厚,骨膜增生) 软组织肿块 骨 软骨 骨 软骨 纤维基质 粘蛋白 囊液 * 一、肿瘤对骨的破坏 囊状骨破坏 骨扩张性改变 弥漫浸润性骨破坏 * 囊状骨破坏 骨内囊状破坏区,边缘清楚,锐利,多为良性骨肿瘤 囊壁增生、硬化 囊内骨嵴及钙化 * * * * * * 男 27岁 * 骨扩张性改变 囊状扩张性改变,偏心,边缘不规则 实为良恶性骨肿瘤共有的征像 * 甲旁亢 * * 弥漫浸润性骨破坏 骨皮质破坏,断续不连,骨小梁破坏消失 骨皮质可见虫蚀样破坏,实为哈佛氏管的破坏 * 骨纤 骨巨 骨转移瘤 * 二、肿瘤对软骨的破坏 肿瘤对骨骺的软骨,骺软骨板和关节软骨的破坏是对骨破坏的连续 骺软骨板受肿瘤侵蚀破坏的X线征像是先期钙化带疏松,密度减低,中断或消失 * * * * 三、肿瘤骨 瘤骨是肿瘤细胞形成的骨组织,良性骨肿瘤和骨肉瘤都可见到,可分为: 象牙质样肿瘤骨 棉絮样肿瘤骨 针状肿瘤骨 * * * * 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张丹 原发骨肿瘤发病率低 美国肿瘤协会统计数字,1986年美国新诊断的肿瘤病人约93万 * 骨肿瘤的影像学检查目的 确定有无骨与软组织肿瘤 确定肿瘤发生的部位与性质 确定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鉴别诊断 手术及化疗方案制定的参考 术后评价及追踪 * 骨肿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平片检查 CT扫描检查 MR检查 ECT、PET 血管造影 * 平片检查 病变部位的正侧位片及切线位 用DR拍片时应注意图像的调整正、侧位片(包括一个关节) * 平片检查 病变的部位 破坏的形状 正常组织的反应带 骨质的改变 * CT扫描检查 病变范围要完整 应尽可能地作增强检查 要注意与健侧的对比 * MRI检查 观察病变的范围 应用不同序列观察病变区的影像改变 必要时应做增强检查 * ECT、 PET ECT、PET主要观察骨肿瘤病变对全身组织器官的影响 观察转移瘤 组织器官代谢活跃的地方 * 血管造影检查 观察肿瘤血管的范围及染色情况 观察与肿瘤血管相连的主要血管的情况 及时做栓塞处理和注入化疗药物 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比较 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比较 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比较 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比较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