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加。咽拭培养可分离出A组B型溶血性链球菌 并发症: ⒈化脓性并发症有扁桃体周围脓肿、颈淋巴结炎、鼻窦炎、中耳炎等。 ⒉中毒性并发症见于疾病早期,有心肌炎及心内膜炎等。 ⒊变态反应性并发症在病后2~3周出现,如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 [鉴别诊断] ⒈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猩红热样皮疹:由于金葡菌亦有红疹毒素,故亦可出现猩红热样皮疹。此种皮疹出现较晚(病后2~5天),常伴有瘀点,中毒症状较重,大多有迁徙性病灶,取血及鼻咽部分泌物作细菌培养可获金葡菌。 ⒉麻疹:起病初期有明显的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及口腔麻疹粘膜斑,起病后第4天出疹,系斑丘疹,皮疹虽有融合现象,但皮疹间有正常皮肤存在。 ⒊药疹:起病前有服药史,有一定的潜伏期,无咽峡炎及杨梅舌等改变,中毒症状较轻。 [预防及治疗] ⑴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隔离治疗至症状及体症消失,咽拭培养连续三次阴性为止。注意全身情况并作适当对症治疗。 ⑵抗生素治疗 青霉素为首选药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或四环素族。 ⑶其他对症处理 可外用氧化锌洗剂以及口服抗组胺药。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本症是以全身泛发性红斑、松弛性大疱及大片表皮剥脱为特征的急性皮肤病。 大多数发生于婴儿,多为金葡菌引起。 [病因及发病机理] 其致病菌是凝固酶阳性的第2噬菌体组金葡菌(尤其是71型),此种菌可产生一种可溶性毒素—表皮松解毒素即剥脱毒素,造成皮肤损伤。 [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出生后1~5周的婴儿,初在口周或眼睑四周发生红斑,后迅速蔓延到躯干及四肢近端,甚至泛发全身。1~2天内,口周及眼睑四周渗出结痂,可有大片痂皮脱落,在口周留有放射状皲裂。此种现象有特殊性诊断意义。在红斑基础上可发生松弛性大疱,皮损处有明显的触痛,稍用力摩擦,表皮即大片剥脱,露出鲜红水肿性糜烂面,即Nikolsky征阳性,状似烫伤。在糜烂处的边缘表皮松弛剥脱,以后皮疹颜色转暗,出现糠状脱屑,经7~14天可以痊愈,但病情重笃者,可导致死亡。 其合并症可有败血症,肺炎等。 [诊断及鉴别诊断] ⑴新生儿脓疱疮:皮疹以脓疱为主,无表皮棘层松解现象,即Nikolsky症阴性。 ⑵脱屑性红皮病:多发生于出生后2-4个月婴儿,皮疹常开始于头皮和躯干,呈脂溢性皮炎样表现,进而全身皮肤发红,伴细小灰白色鳞屑。 ⑶非金葡菌型TEN:因金葡菌型与非金葡菌型在治疗上有所不同,预后亦有较大的差别,因此,两型的区别值得重视。 金葡菌型及非金葡菌型TEN的鉴别表 金葡菌型 非金葡菌型 发病机理 金葡菌感染 大多是药物过敏 家族史 家族中有脓疱疮或葡萄球菌的感染 无 年龄 5岁以下 主要是成人 发病情况 皮损均一,且由口、面向躯干及四肢发展 皮损呈多形,像多形性红斑 皮损触痛 明显 轻度或中度 Nikolsky征 外表未受到损害的皮肤亦阳性 仅皮损处阳性 口腔粘膜损害 无 常有 死亡率 较低 高(25%-50%) 组织病理 表皮浅层坏死,表皮内水疱 表皮全层坏死,表皮下水疱 [治疗] ⒈加强护理,护理妥善与否直接影响预后。注意保暖,必要时可用保温箱。及时清除支气管分泌物,注意眼、口腔护理。 ⒉全身治疗 应及早使用抗生素,可明显改善病情。此外,要注意水、电介质平衡和补充营养。 ⒊局部治疗 原则上应使用无刺激性并有收敛、消炎和杀菌作用的药物,如0.5%-1%新霉素乳剂外涂等。 小儿常见的球菌感染性皮肤病 脓疱疮:为一种最常见的化脓球菌传染性皮肤病。 [病因及发病机理] 病原菌绝大多数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为溶血性链球菌,亦可为二者混合感染 [临床表现] 本病流行于夏秋季节,多见于2~7岁儿童,系接触传染。 特征为发生丘疹、水疱或脓疱,易破溃而结成脓痂。可自觉瘙痒,常因搔抓而不断将细菌接种到其他部位,发生新的皮疹。 [鉴别诊断] 水痘:多见于冬春季,常伴发热等全身症状,皮疹为向心性分布,以绿豆到黄豆大小的水疱为主,同时可见到斑疹、丘疹及结痂,口腔粘膜亦常受累。 [特殊类型] 新生儿脓疱疮:是发生于新生儿的一种大疱性脓疱疮,发病急骤,传染性强,可造成流行,有的可并发败血症、肺炎、肾炎或脑膜炎而死亡。 [预防及治疗] ⑴大力开展卫生宣教,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治疗各种瘙痒性皮肤病。 ⑵患者要适当隔离,尤其集体单位,患儿接触过的衣服、毛巾及用具等,应予消毒。 ⑶全身疗法 对皮损广泛,伴有发热或体弱的婴幼儿应给予药敏试验敏感性高的抗生素。 ⑷局部疗法 对水疱或脓疱,可用消毒针穿破,以无菌棉球吸取脓疱,尽量避免疱液溢出。可外涂百多邦或新霉素软膏。 疖与疖病 疖系一种急性化脓性毛囊和毛囊周围的感染。 多发及反复发作者称为疖病。 [病因及发病机理] 病原菌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