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卫生-赵文杰主编.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卫生概述 人类已经迈进了新的世纪。 世纪将是高科技时代、信息化时代、知识经 济时代,也将是中华巨龙腾飞、民族振兴的伟大时代 。为适应 世纪经济与科 技的迅猛发展 ,肩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大学生必须具备 良好的综 合素质。大学生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 四个方面 。 心理素质作为大学生素质 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是一个大学生身心健康 的 重要 标 志 ,而 且将对其 他素质 的形成和发展起推动 和促进作 用 ,对德、智、体、美 等教 育成果起稳定和巩 固作用 ,因为 良好 的政治、道德、文化、技能等素质必须建 立在 良好 的心理素质 的基础上 。不论是科学文化知识 的获取 ,还是个体潜能的 发挥、思想 品德 的形成 ,无一不 以认知能力、情感 意志为基本心理成分 ,以心理过 程和能力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为基础 。一个心理素质差的学生 ,不可能 正常完成学业 ,不可能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不可能充分挖掘 自身的各种潜能。 相反 ,一个具备健康 心理素质 的人则能做 到 自尊、自爱、自律、自强 ,善于 自我 心 理调适,从容适应社会环境,有较强的耐受挫折和逆境的能力,能与人和睦相处、 真诚合作,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并使潜能得到不断开发。 国内外教育专家在讨论 世纪人才应当具备的素质 问题时,所提出的素质 要求很多方面属于心理素质范畴,如开拓创新意识、独立 自主精神、较强的社会 适应能力、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自信心、高尚的人格、对科学和真理的执著追 求、善于 学 习、具有合作 精神等 。这说 明,具备 良好 的心理素质 ,是 时代 对人才 的 基本要求 。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 进一步多元化 ,思想文化领域发生深刻 的变化,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各种文 化相互激荡,社会思想空前活跃。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如何指导大学生在观念、 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 和解决 的新课题 。 为了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要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 第 2 页 养。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 “要积极 开展青春期卫生教育,通过各种方式对不 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 “针对新形 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 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大 纲 (试行)》明确提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 学生应具备 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 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 良品格,具有较强 的心理调适 能力 。 年 ,教育部印发 了 《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再次强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工作原则 等;根据该 《意见》精神, 年 ,教育部又专 门印发 了 《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 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 (试行)》,更具体地明确了这项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 任务、主要内容、工作途径、工作方法和队伍建设等问题,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指明了方 向。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课程 ,让大学生普遍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是提 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方式。 《大学生心理卫生》一书旨在通过宣传心理知识, 解释心理现象,使大学生加深 自我认识,不断 自我完善,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 适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维护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第一节  心理卫生的概念及大学生 心理卫生研究的范围与意义 心理卫生是研究人类如何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原则和措施 的一 门科学,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