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挫意味着成功-陈明金.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一    什么是挫折 挫折 ,就是俗话说的 “碰钉子 ”。挫折在人生道路上是 难 以避免 的。比如你乘车去上学 ,路上遇到堵车而不能按时 到校 ,便会产生一种 内心紧张状态和烦恼情绪反应 ;阶段测 试时,本来平时成绩较好 的学生 ,这时却考得一败涂地 ;家 里亲人去世 ,生活 中遇到不公平 的待遇等 ,也都会产生类似 的心理反应 。这时,我们就说他是受到了挫折。 所谓挫折就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 的推动下 ,在实现 目标 的活动 中,遇到 了无法克服或 自以为是无法克服 的障碍和干 扰 ,使其 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和实现时,所产生 的紧张 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 。 挫折一般应包括三个方面的涵义: (一 )挫 折 情 境 挫折 情境 ,是 指人 们在 有 目的的活动 中,使 需要不 能获 第 2 页 得 满 足 的 内外 障碍 或干 扰 所 实 际呈 现 的情 境 状 态 或 情 境 条 件 。如 比赛没有得到名次 、受到讽刺打击 、高考落榜等 ,都 是造成挫折 的情境 因素 ,是产生挫折 的重要条件之一 。 (二 )挫折认知 挫折认知是指对挫折情境 的知觉 、认识和评价 。挫 折认 知 既可 以是对实 际遭遇到 的挫折情境 的认知 ,也可 以是对想 像 中可能 出现 的挫折情境 的认知 。不 同的人对相 同的挫 折情 境所产生 的主观 心理压力也不尽相 同,个人 的知识 结构也会 影 响其对挫折情境 的知觉判 断 。例如 ,有 的人总是怀疑别人 在议论 自己,虽然事 实并非如此 ,但他在 心理上便 因此而产 生与他人关系不和 睦 ,互相猜疑 ,进而产生烦恼 、焦虑等情 绪反应 。又如 ,两个 学生与老师打招 呼 ,老师没有反应 。一 个学生认 为是老师瞧不起 自己,是跟他过不去 ,因而 自尊心 受到挫折 ;而另一个 学生则认为 ,此种情境可能是 由于老师 正在 思考某个重要 问题 ,没有注意到别人打招呼的缘故 。 (三 )挫折反应 挫折反应是指主体伴随着挫折认知,对于 自己的需要不 能得 到满 足而产生 的情绪和 行为反应 ,如愤怒 、焦躁 、紧 张 、躲避或攻击等 。 由此可 以看 出,当挫折情境、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三者 同时存在 时 ,便构成典型 的心理挫折 。但 如果缺少挫折情 境 ,只有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这两个 因素,也可 以构成心理 挫折 ,这是 由于主体认知不当的缘故 。所 以,在挫折情境、 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这三个 因素 中,挫折认知是最重要 的因 第 3 页 素 ,挫折情境 与挫 折反应没有直接 的联系 ,它们 的关系要通 过挫 折认 知来确定 。由此可见 ,挫折反应 的性质及程度 ,主 要取 决于挫折认知 。一般来说 ,挫折情境越严重 ,挫折反应 就会越强烈 ;反之 ,挫 折反应就会较轻微 。但 如果个体主观 上将 严重 的挫 折情境认 知和评价为不严重 ,其反应就会 比较 轻微 ;反之 ,如果将并不严重 的挫折情境认知和评价为严重 事件 ,那么也会 引起强烈 的情绪反应 。 构成挫折 的条件 人们总是想方设法寻求幸福和快乐 ,躲避痛苦和烦恼 。 然 而 ,福 兮 祸 所 倚 ,祸 兮 福 所 伏 。正 如 有 白昼 就 有 黑 夜 一 样 ,有欢 乐就会有苦恼 ,有顺利就会有挫 折 。既然 如此 ,挫 折是不是不 需要条件就会产生 呢 ?当然不是 ,挫折 的形成必 须具备一定 的条件 。必须有 需要 、动机 、 目标和实现 目标 的 实 际行为 。有挫折情境和人们对挫折 的知觉与体验 ,才 能形 成人们所 能感受到的现实的挫折 。构成挫折 的条件是 : (一 )具 有 必 要 的需要 、动 机 和 目标 需要是 由人 的本质所 决定 的,需要 是制 定 目标 的前提 , 动机 是实现 目标 的条件 。如果 只有强烈 的动机 ,而 没有 实 际 有效 的行动 ,则遇 到挫 折 的可能性最大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