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经营之道-孔健著.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前 言 子曰: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 由与?”子路 闻之 喜 。子 曰:“由也 好 勇 过 ,我 无 所 取 材 。”(《论 语 公冶 长篇 孔子毕生致力于对 自己学说的宣扬 ,在一再挫折和碰壁 以后,感到身心俱疲了。他的理想,似乎在中国无法实现了。 到此时,他不 由得有些愤愤不平 ,甚至很 自然地产生 了到海 外去的想法 !其实孔子此时虽有着深深的感叹,但还并没有 到绝望 的地步 ,他到海外去 ,也要宣传 自己的主张 。所 以他 只是说: “如果我的主张不能实行,就坐小筏到海外去。”而 子路并没有理解老师这句话的意思,只注意到老师后半句话: “到那时跟随我的大概只有仲 由吧 !”他盲 目地高兴起来,难 怪孔子接着就又说 了 “仲 由只是勇气过人 ,对他我无所取 用 ”的话 。 虽然如此 ,孔子此时的避世归隐的念头却是明明白白的。 他老人家坐小筏过海难道是去 日本吗?他老人家知道 日本这 第 2 页 个 国家在海那边吗?这当然是我们不得而知的事 。 日本 又 称“扶 桑 ”。“扶 桑 ”一词 倒 是经 常 出现在 中 国和 日本的文学里, 《梁书》有关于扶桑国的记载: “扶桑在大汉 国东二万余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 ,故以为名。” 也有传说道: “东方 日出之地,有一个被湛蓝海水包围、盛产 扶桑的蓬莱仙岛。”按其方向,位置正好是现在的日本 。更有 趣 的是 ,最新的考古成果 ,增加 了这个传说 的可信度 。在 四 川省广汉县三星堆遗迹 中,发现 了一个三千多年 以前青铜制 的树木模型,它和传说中的扶桑树相当吻合 。根据此项发现, 孔子当时或许 已经知道 了 日本 的存在吧 不过可 以肯定的是孔子在当时的中国并没有实现他的政 治主张,也终于没有飘洋过海到 日本去。 即使孔子当时去 了日本 ,也没有办法实现他的理想,他 只能在万般无奈之下,喃喃 自语: “吾 岂匏瓜也哉 ?焉能系而 不 食 ?”( 《论 语 阳货篇》) 不过 ,二千五百年后 的今天 ,身为孔子第七十五代子孙 的我 ,获得 了出国留学的机会 ,而能够东渡 日本 ,勉强地 由 我来实现先祖 的梦想。 十年前 ,当我踏上 日本 的国土时,发现他们 以稻米 、茶 叶、大豆为主的饮食文化和 以水稻为 中心的农耕文化 ,以及 婚丧喜庆 、风俗习惯等 ,都和中国十分相似 ;同时也发现 日 本 的传统文化 ,竟深受 中国文化影响 。对于这些 ,我确实感 到欣喜不 已。 由于 日本属于汉字文化 圈的国家 ,一直到近代西洋的科 第 3 页 学思想传入 以前,执其文化思想牛耳的是中国的儒家思想。据 说应神天皇十六年 时 ,中国有一博士王仁来 到 日本 ,献上 《论语》十卷, 《论语》因此传入 日本 。此事的真实性姑且不 论 ,但 《论语》在 日本流传 了数百年 ,这是事实 。到了德川 时代,儒教 日渐活跃, 《论语》也成了学校教育的基础,广为 一般人 阅读 。明治维新 以前 ,日本一直 以儒家学说作为教育 的基础,所以,称 《论语》为 日本人的圣经,一点也不为过 。 明治维新促使 日本迈 向文明开化 。就在西风渐强,日本接受 近代文 明的洗礼之时,竟然也不 曾发生批判儒家道德观的事 件 。直到本世纪四十年代, 《论语》仍是 日本各级学校必修的 课程 ,让学生 朗读 、背诵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这也许是因 为儒教 比佛教更能切合 日本人 的风土人情、民族性 以及他们 的传统吧 !所 以,日本不管是在和平时期还是动乱时期 ,人 们都能坦然地接受儒教。 “我一直都是用 《论语》来经营公司 的。”像 日本住宅金融企业总裁长庭山庆一郎这样子说的人很 多 。如果我们看到 日本这个经济大国,是藉著一群受儒家教 育、爱读 《论语》的人 的手建造 出来 的话 ,那么,孔子思想 和 日本人 的亲密关系便一 目了然 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