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脑血管病概论.ppt
脑血管疾病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定义 1.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 2.脑卒中(stroke) 流行病学 1.发病率 100-300/10万 2.患病率 500-740/10万 3.死亡率 50-100/10万 4.致残率 2/3 5.男:女 1.3-1.7:1 6.环境、饮食、地理(与纬度有关) 分类 缺血性: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脑血栓形成 (cerebral thrombosis,CT) 脑栓塞 (cerebral embolism) 出血性: 脑出血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 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 脑梗死 (cerebral infarction,CI) 脑的血液供应(一) 前循环(颈内动脉系统):眼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供应眼部和大脑半球前3/5。 后循环(椎基底动脉系统):椎动脉(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延髓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基底动脉(小脑前下动脉、脑桥支、内听动脉、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后2/5、丘脑、脑干和小脑。 脑的血液供应(二) 脑血流供应的调节和代偿:Willis circle Willis circle组成: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 病理生理 1.脑重约1.5Kg,占体重2-3%,流注的血液750-1000ml/min,占每分搏出量20%,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20-30%。 2.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uid,CBF):与灌注压成正比,与脑血管阻力成反比。 3.血流量分布不均,灰质远大于白质。这就是急性缺血时皮质易发生红色梗死,白质易发生白色梗死的原因。 4.对缺血、缺氧的敏感性:皮质、海马神经元;纹状体、小脑purkinje cell;脑干运动神经核。 脑血管病的病因 1.血管壁病变 2.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3.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 4.其他原因:如空气、脂肪 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嗜酒、肥胖、颈动脉狭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等均为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是指经流行病学研究证明的、与脑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有直接关联的因素。对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识别和干预,是脑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的重要基础,是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一)??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1 年龄,2 性别 ,3 遗传因素。 (二)??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1? 高血压,2? 高脂血症,3 糖尿病,4 酗酒,5 吸烟,6心房纤颤,7 颈动脉狭窄,8? 膳食和营养。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1.高血压(Hypertention):最主要,独立 2.心脏病(Heart diseases):肯定 3.糖尿病(Diabetes):重要,独立 4.TIA和脑卒中史 5.吸烟(Smoking)和酗酒(Alcohol):主要,与量、时间相关 6.血脂异常 包括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改变等 7.其他:体力活动减少,饮食,超重,包括空气、脂肪、癌细胞和 寄生虫等栓子,口服避孕药,药物滥用,外伤,脑血管受压、痉挛等等。 脑血管病的治疗原则 挽救生命、降低残疾、预防复发和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措施 卒中单元、溶栓治疗、抗凝治疗、抗血小板集聚治疗、扩容治疗、脑细胞保护治疗、血管内治疗、外科手术和康复治疗等。 预防原则 对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是减少脑卒中复发的关键。 如何预防 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对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一)脑血管的一级预防是有卒中倾向、尚无卒中病史的个体发生脑卒中,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控制各种可控危险因素,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推迟发生的目的。开展综合性预防措施(如健康教育以及控制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的数量、危险因素是否已造成相应的并发症、危险因素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干预。主要包括: 1 ?高血压 ??防治措施包括限制食盐摄入量、减少膳食中脂肪含量、适当体育运动、长期坚持服用降压药。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肾病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2 ?吸烟 ?吸烟者应戒烟,可用尼古丁替代品及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