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品味文学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docxVIP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品味文学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品味文学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记叙文复习——品味文学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一、直击考纲—明考点 考点阐述:“品味文学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E)” 1.“品味”要求我们仔细的体会,能透过字面领会深层含义。 2.“富于表现力”指借助表达技巧传情达意。 3.“语言”指词语、句子。 4.“E”指对语言材料或生活现象的赏析和评说,考查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回顾真题—知题型 安徽省近5年中考考查情况 年份 具体考察内容 2012 从动作、语言描写角度分析语句 2013 从修辞角度分析语句 2015 从描写角度赏析语句 2016 理解重点句子含义 考查题型 1.赏析语句(自选角度或指定角度) 2.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 三、试题演练—学方法 题型一:赏析语句 例1:(2015年中考) 【二】槐花 ①自从移家朗润园,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我一出门向西走,总是清香飘拂,溢满鼻官。抬眼一看,在流满了绿水的荷塘岸边,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就能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闪着银光;花朵缀满高树枝头,开上去,开上去,一直开到高空,让我立刻想到在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 ②这种槐树在北方是非常习见的树种。我虽然也陶醉于氤氲①的香气中,但却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惯了。 ③有一年,也是在这样春夏之交的时候,我陪一位印度朋友参观北大校园。走到槐花树下,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④“真好看呀!这真是奇迹!” ⑤“什么奇迹呀?” ⑥“你们这样的花树。”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三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参考答案: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细致生动地写出了印度朋友闻到槐花清香飘拂、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时的动作和惊诧的表情。 答题格式:“描写手法+解说+描写对象+性格/心理/ 情感/形象”。 例2.(2017年预测卷) “多年以后回想那个雷雨的秋夜,早没有了当初的艰难,却有着一种很暖的意境。觉得走过那样一段泥泞,却在心里留下了深深的脚印,甚至会清晰地记得,当脚深陷进沼泽里时,那些泥的柔软。一如书中所说,人生有许多事情,正如船后的波纹,总要过后才觉 得美。路也是如此,不管多崎岖坎坷,走过后回望,却是翠薇苍苍,神思无限。”   (包利民《脚会记得路的暖》节选)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一如书中所说,人生有许多事情,正如船后的波纹,总要过后才觉得美。” 参考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生经历的事情比作船后的波纹,生动形象地揭示出事情经历后才美丽,路走过后才温暖的道理。 答题格式:“修辞手法+解说+关键词+对象+特点+情感” 例3.(朱自清《背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分析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语段运用了一系列“探”“穿”“攀”“缩”等动词,准确地写出了父亲穿越铁道时的艰难。生动地表达了父亲浓浓的爱子之情。 答题格式:运用了“…… ”一词(多词),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的情感。 四、归纳方法 (一)题型一:赏析语句 1.选取品味语言的角度: (1)修辞的角度 (2)描写的角度 (3)词语的角度(着重考查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确定角度——结合语境——深入分析 答题格式:明确手法+对象+特征+情感 五、温馨提示: (一)对文学作品语句的赏析,一定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要避免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关注局部忽视整体的错误。 (二)对语句的赏析归根结底是从“表达”和“内容”两个方面去分析理解,紧扣“手法”“对象”“情感”三个主要方面内容。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