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心梗二级预防.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心梗二级预防.ppt

中国ACEI治疗AMI随机临床试验 国内最大的临床研究,600家医院 入选14962名AMI患者 试验药物:卡托普利和对照组 观察时间30天 结果:前壁MI患者治疗组较对照组死亡率减少17% ACEI对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的可能作用机制 A、心脏作用机制 心肌氧供与氧需维持平衡 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减少左心指数 交感神经活性减低 有利于再灌注损伤 B、血管保护机制 * 对平滑肌细胞中性细胞单核细胞具有抗 增殖和迁移作用 * 改善和恢复内皮功能 * 防止斑块破裂 * 改善动脉顺应性和张力 * 抑制血小板聚集 * 增加内源性纤维蛋白原溶解 D、抗凝血作用 C、抗高血压作用 简言之,ACEI对心梗病人有利作用归因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心肌和血管组织增长,延缓血管增厚,改善心内膜下心肌灌注,减轻梗死伸展和延展,即改善左室重构,从而提高心搏量,增强心脏功能。 ACEI的临床应用 应从小剂量开始,检测血压 应在MI24小时内开始应用 注意有无ACEI禁忌症及常见不良反应 前壁心梗、Q波心梗,若合并心功能不全、高血压时应早用 ACEI作为冠心病二级预防安全有效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意!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 * * * 心肌梗死二级预防 临床上已经诊断冠心病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是无冠心病患者的5-7倍,因此二级预防的目标主要集中在预防高危病人的心脏事件复发和心脏死亡。 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血脂异常、肥胖、高血压、吸烟、糖尿病、酗酒、家族史等。 冠心病危险因素干预 SCRIP临床试验 目的:明确冠心病心梗病人危险因素干预治疗效果。 许多临床试验表明,积极的危险因素干预可以改善冠心病心肌梗死预后。 药物治疗+危险因素干预 n=145 单纯药物治疗 n=155 TC HDL-C BMW 生活质量 心血管质量 血管内径减小 (22%) (12%) (40%) 改善 (20%) 16% ( 45%) 轻 29.3% 明显 二级预防——吸烟干预 吸烟是发生UA和MI的确定因素,可以增加再次心梗或死亡的危险。研究表明 * MI存活者中继续吸烟者发生再梗和死亡 的危险是戒烟者的二倍 * CABG者继续吸烟者预期病死率是手术后戒烟者的2-6倍 戒烟对CABG病人的长期结果 对1041例CABG患者进行随访,手术时间为1971-1980年,其中985例(95%)平均随访时间20年(13-26年) 1、术前是否吸烟不增加术后死亡危险。 2、CABG术后戒烟是一个重要预测低危险死亡和再次心脏干预治疗的重要因素。 3、术后持续吸烟者有一个相对高的死亡危险性。 结论 二级预防——增加体育活动 * (60%)成年人不从事体力活动 * 体力活动减少与年龄呈正相关 * 体力活动减少与经济收入和教育 程度逆相关 有一项研究表明,3106例健康人和649例有心血管状的人进行活动平板试验,结果显示: * (25%)体力最强的人平均心率112次分 * (25%)体力最差的人平均心率156次分 * 体力最差的人中心血管死亡率比最强的 人高8.5倍 增加体力活动减少冠心病事件的机制 增高HDL-C 减少胰岛素抵抗 减轻体重 降低血压 二级预防——糖尿病干预 冠心病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危险增加的机制 * 血脂代谢异常 * 血管内皮功能损害 * 肥胖 * 胰岛素抵抗 二级预防——高血压干预 高血压与冠心病的发病率直接相关 临床试验:一项包括37000例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表明,治疗组血压比对照组下降6mmHg,而冠心病事件减少(14%) 高血压作为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机制 血管内皮功能损害 心脏负荷增加 血管张力小 易合并其他危险因素 不可调整的易患因素 家族史、年龄、性别 常用的抗血小板制剂及作用机制分类 一、作用于花生四烯酸代谢 抑制环氧化酶:阿司匹林。 二、增加血小板中CAMP 抑制CAMP:磷酸二酯酶、双密达莫 三、 血小板膜ADP受体阻滞剂 噻氯吡啶、氯吡格雷 四、 GPⅡb/Ⅲa受体阻滞剂 替罗非班、阿昔单抗 抗血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