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家禽细菌性疾病.ppt
作业性 生物安全 结构性 生物安全 总体性生物安全 总体性生物安全:最基本层次,是整个疾病预防与控制计划的基础。包括:场地选择、操作区域及不同鸡种的隔离、生物密度的降低和野生鸟类的驱除。 结构性生物安全:第二层次。包括鸡场布局、鸡舍构造、辅助系统或设施如全天候道路、给排水系统、消毒设备、散装料槽等的建置。这一层次出现问题时,往往都是来不及纠正。 作业性生物安全:第三层次。包括日常管理程序和具体操作,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作出相应的调整。合理制定和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和规程,从而确保作业的安全,是对管理者及所有人员切实的基本要求。 生物安全层次 ☆ 生物安全措施的细则 ● 场址布局 1、养禽场应建在地势高燥,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供电保证,既要远离主干公路,又要考虑到交通运输的方便和工作人员的生活安定。距离工厂、学校、居民区或村镇和其它畜禽养殖场要在500米以上,特别是与畜禽屠宰和产品加工企业的距离要更远一些。 2、原种禽场、种禽场、孵化厅和商品代禽场必须严格分开,距离500米以上,并且有隔离林带。禽场内各栋禽舍之间也要有一定的距离,至少相距15-20米。禽舍结构上,要求做到冬暖夏凉,既便于通风换气,又能防止 老鼠、飞鸟等进入。 3、禽场四周要建有3米以上高度的围墙,有条件的场(户)在本场周围最好设置防疫沟和防疫隔离带。场内道路要划分净道和脏道,饲料车、饲养员走净道,粪车走脏道。场外运输的车辆不能进入生产区。生产区内运输通过专用车辆解决。 4、禽场的生活区和生产区应严格分开。禽场大门、生产区入口要建宽于门口、长于车轮一周半的消毒池。车间入口处要建宽于门口、长约1.5米的消毒池。生产区门口还必须建更衣消毒室和淋浴室。 5、饲料储存库和育雏舍应建在禽场的上风头,要建立饲料塔或贮料库,用饲料罐车将饲料直接送入饲料塔或料库。兽医室、病死禽处理场、粪便处理场都应设在禽场的下风头。要设有粪便传送装置,将粪便等污物送到围墙外的处理池内发酵处理。 内环境控制 1、禽舍建筑结构。既要保证良好的通风换气,又能调节维持合理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尘埃及有害气体过多而诱发呼吸道病及多种细菌性疾病的发生,高温、高湿环境导致球虫病、霉菌病等。 2、禽舍地坪和笼具。地坪不应渗水、便于垫料清理、冲洗和消毒。笼具平整舒适对禽体无伤害、且便于清洁和消毒。 3、预防性消毒。包括禽舍、器具、禽只、饮水、种蛋、孵化器、人员、车辆等的消毒。 4、病死禽的处理。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规定的方法处置,不得随便丢弃、销售和食用 5、杀虫、灭鼠、驱鸟。 6、严禁养禽场及孵化场内的所有工作人员在场内外饲养家禽、宠物鸟和从事与养禽业有关的业务。工作人员所需的禽产品一律由本场供应。 ● 内环境控制 ● 饲养管理 1、切实执行“全进全出”制。也就是从刚出雏到上市,都是整批进舍,再整批出栏,禽只的一生都在一个禽舍内。一批禽出去后经过清洗、消毒、空置1~2周再引进下一批雏禽,这样就可大大减少发病机会。因为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的周期,“全进全出”制不给疾病有一个循环的机会。事实证明,许多禽场采用这一制度后防疫效果很好。有的禽场还采用“一贯式”的饲养制度。即肉用禽从育雏到出售,种禽从育雏到产蛋都在同一间禽舍内完成。该制度的优点在于避免了转群时对禽群所造成应激,减少了一次迁移鸡舍可能带来的污染机会,省去了一次消毒工作等。这一措施对于控制疾病而言又先进了一步。 2、饲料和饮水卫生。保证饲料来源可靠,无污染、发霉、变质。水源必须符合饮用水标准,如果不通自来水,则自建深水井或水塔,用管道输送到各禽舍。其水质要求:pH值在6.5-7.5之间;碱、硝酸盐、硫酸盐的最高含量分别不超过400ppm、45ppm、250ppm;氯化钠的最高含量幼龄禽为500ppm,成年禽为1000ppm。另外,需要特别注意大肠杆菌含量不能超标。 3、日常管理与相关制度。给予全面、合理的营养,保证禽只具有良好的体质;减少对禽群的应激,如避免饲养密度过高、外界环境的不良刺激等;有利于疫病防制的,科学、规范的,针对饲养、孵化、种蛋、种禽等一整套管理制度的切实制定和严格执行。 4、养禽场废弃物的安全处 理.严格按照要求,无论采取什 么方式,都要保证病原微生物 不污染环境和传播扩散。 ● 人员培训与管理 “生物安全”策略的施行,人是很关键的因素。禽场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这项工作的成效。只有经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并通过考核的人员,才能上岗从事饲养管理工作(证书?),而且在工作中还必须不断学习和进修。所有工作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