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永登县第八中学 韩秀英
教材分析: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这是一则具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通过一个年近九十的老人带领全家人每天挖山不止,最后感动天帝,把山移走的情节,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具有朴素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它有如下特点:①浓郁的神话色彩。②可读性强,易于背诵、记忆。③人物形象鲜明,寓意深刻。
本篇课文安排在初中阶段最后一个文言文阅读单元,而且作为略读课处理,从编者意图及教学目标上看,是希望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达到:借助书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章内容,掌握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及意义,提高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半的初中语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并且具有基本独立的阅读欣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已具备了结合课文注解进行阅读,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因此本课的学习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教师重在指导,给予方法上的点拨。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字音正确,停顿恰当,并注意语气。
2.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解释难词、难句。顺畅翻译课文,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一些重点文言句式。
3.学习通过对话描写人物的方法,分析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义。
4.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培养语感。
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3.引导学生理解愚公移山精神的深刻含义。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理解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精神。
3.学习本文对比和衬托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语: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谁都遇到过困难,遇到了困难是应该勇敢地克服还是选择逃避,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中有许多人,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道道险阻,常常缺乏耐挫力和持久力,最终选择了对目标或理想的放弃。
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文言文《愚公移山》,愚公是一位面对巨大困难敢于挑战敢于战胜的勇者,学习愚公,尤其学习愚公那勇于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我相信我们每一位都会实现人生既定的目标。
二、出示学习目标
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达成这样的目标:
1.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理解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精神。
3.学习本文对比和衬托的艺术特色。
三、合作学习,研读课文
(一)交流感知
1.文学常识填空复习: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列子,名寇又名御寇)著,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2.师友互助翻译下列句子:(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2)如太行、王屋何?
(3)且焉置土石?
(4)甚矣,汝之不惠。
3.通假字
(1)指通豫南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甚矣,汝之不惠
(4)一厝朔东
(二)研读共品
读------以读促学
品------理解寓意
1.熟悉人物表:
愚公 其妻 其子孙 遗男 智叟
2.请同学们看课文,思考这些问题,用课文原句来回答
(1)愚公要移的是两座什么样的山?
(2)愚公为什么要移山?
(3)移山的目的是什么?
(4)倒土的地点是哪里?
(5)他们是怎样具体行动的?
(6)山最终移掉了吗?
(7)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
答案:两山规模:“方七百里,高万仞”
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目的:“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地点:“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行动:“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结局:“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困难:(l)两座山非常大: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2)年老力衰,人员少: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3)工具简陋,运土路程远: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分析人物形象
过渡语:愚公移山“任务”——艰巨,需移走两座高峻的大山;愚公移山人力单薄,只有一行五人;愚公移山“过程”——艰辛,凿石运土,全靠体力,需寒来暑往,长期努力也许年老力衰的愚公是有点自不量力了,难怪智叟要笑而止之,当然愚公机智的驳斥是令智叟哑口无言
那么,对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你该如何评价呢?
答案:愚公:志向远大 不畏困难 坚持不懈
智叟:鼠目寸光 安于现状 自以为是
4.总结愚公精神
不惧怕困难、有雄心壮志、有实干精神、能持之以恒
5.归纳本文寓意
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呢?你能说出这个“愚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