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代谢途径研究多杀菌素高产菌株选育.docxVIP

基于代谢途径研究多杀菌素高产菌株选育.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代谢途径研究多杀菌素高产菌株选育 摘要:通过对刺糖多葩菌(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多杀菌素代谢合成途径的分析,提出了一种代谢 控制育种策略和提高诱变筛选效率的方法。以刺糖多鞄菌 QYLZ 88912菌株为出发菌株,选择不同照射时间分别对其进 行紫外线照射处理,然后用含有不同抗性物质的摇瓶对诱变 菌进行初筛,最终筛选出了1株高产多杀菌素的多抗性菌株 SG+St+Er+-088o该菌株同时具有磺胺肌、链霉素和红霉素 抗性,摇瓶发酵试验表明,发酵7 d多杀菌素浓度可以达 到1 132.60 mg/L,较出发菌株提髙了 85.4%,经传代试验 证明此菌株高产遗传特性稳定。 关键词:代谢途径;代谢控制育种;多杀菌素;菌落形 中图分类号:Q819; Q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439-8114 (2013) 10-2309-06 当前中国农药的应用可以简单地总结为农药品种多、质 量低、用量大、效率低、农产品中残留量高,对环境污染严 重[1],因此开发高效绿色的新型农药显得尤为重要。多杀 菌素(Spinosad )又称刺糖菌素,是由刺糖多砲菌 (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通过有氧发酵聚酮合成途 径合成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兼有化学农药的速效性和生物 农药的安全性,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对鱼、畜、禽安全系 数高。多杀菌素作为一种绿色生物农药,其具有杀虫谱广、 作用方式独特、杀虫活性高、半衰期短、残留低、无抗药性、 对人畜无害、环境污染少等优点[2],是一种具有触杀及胃 毒毒性的新型微生物源杀虫剂,于1999年获得美国“总统 绿色化学品挑战奖” [3],在农牧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 前景,该类产品的开发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刺糖多胞菌属于糖多胞菌属(Saccharopolyspora),是 迄今发现的惟一可以通过好氧发酵产生多杀菌素的菌株。目 前国外多杀菌素的研究领域已延伸到开发杀虫活性更高、生 物安全性更好的衍生物上。国内对发酵生产多杀菌素的研究 起步晩,最近几年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较国外研究水平 还有很大的差距[4]。国内报道多杀菌素高产菌株较高生产 水平为800?1 260 mg/L[5, 6],而国外早在10多年前就实 现了工业化生产。多杀菌素的制备方法主要为微生物液体发 酵合成,生物合成多杀菌素具有突出的优点,工艺条件较易 控制、产品质量稳定、提取较为方便,但微生物液态发酵生 产多杀菌素产量很低,主要问题是缺乏高产菌株,以致影响 了该物质的应用。因此筛选高产菌株,为中国农药领域开辟 新型绿色产品,对农牧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试验运用理 性筛选思路和高效诱变方法,筛得高产菌株,并对其进行生 物化学和遗传学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菌种 刺糖多砲菌QYLZ 88912菌株,由天津北洋百川生物技 术有限公司保藏。 1.2培养基 保藏分离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0 g/L,葡萄糖5 g/L, 酵母提取物3 g/L,玉米浆10 g/L, MgS04?7H20 2 g/L, 琼脂20 g/L, pH 6. 5?6. 7 , 121 °C高压蒸汽灭菌20 mino 种子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0 g/L,葡萄糖5 g/L,酵母 提取物 3 g/L,玉米浆 10 g/L, MgS04 ? 7H20 2 g/L, pH 6. 5? 6. 7, 121 °C高压蒸汽灭菌20 min。 发酵培养基:葡萄糖40 g/L,可溶性淀粉30 g/L,玉 米浸液15 g/L,棉子浓缩粉20 g/L,酵母粉20 g/L,碳 酸钙3 g/L, pH 7. 0?7. 2 , 121 °C高压蒸汽灭菌30 min。 1.3主要试剂 试验所用主要试剂情况见表1。 1.4菌株QYLZ 88912对所用抗性物质的耐受上限试验 将出发菌株的砲子悬浮液涂布于含有不同抗性物质、不 同设计水平的平板,每个处理做3个平行,在相对湿度70%? 80%、29 °C的培养箱中培养7?9 d,观察抗性平板的菌株生 长情况,确定出发菌株对所用抗性物质的致死(耐受)上限。 1.5菌株的诱变处理 1.5. 1胞子悬浮液的制备 选择生长良好的多杀菌素出 发菌株QYLZ 88912斜面菌种,用无菌生理盐水将其胞子洗 下,转入装有玻璃珠的无菌三角瓶中振荡30 min,使鞄子充 分分散,用脱脂棉过滤砲子悬浮液,并调节胞子悬浮液浓度 为106?107个/mL,备用。 1.5.2致死率测定 取处理好的胞子悬浮液于30 W紫外 灯下30 cm处分别照射不同的时间进行诱变处理,将诱变后 的胞子悬浮液梯度稀释涂于保藏分离培养基平板,于29 °C 避光培养7?9 d,计算致死率。 6分析方法 6. 1色谱分析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 t ech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