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思维与非日常思维专著-王国有著.pdf

日常思维与非日常思维专著-王国有著.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引 言 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到五四运动,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近百 年的历程,对中国文化转型机制的思索也持续了近百年 。然而,由 于以往的文化研究往往停留于器物 、制度层面或意识形态领域,文 化批判只着眼于表层的文化启蒙,即物质领域的增长、制度层面的 变革或意识形态领域的启蒙,而作为文化核心的人的存在方式并 没有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得到足够 的重视 。因此 ,无论是引进西方 的船坚炮利、科学技术 ,还是变法维新、精神启蒙,都没能找到 中国 文化转型的现实切入点 。以往 的现代化努力难 以真正触动 中国文 化的根基 ,往往显得软弱无力。 世纪 年代在 中国学术界兴起 的 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不仅 把 目光指向了作为文化核心的人的生存方式,而且,也指向了一向 被人们忽视 的人 的 自在 自发的生存方式 ,把人 的生存方式的现代 化作为现代化的核心任务 。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把理性 的 目光直接 投 向长期 以来孕育了这种 自在 自发生存方式的 日常生活世界,把 日常生活的批判、重建作为中国文化转型的现实切人点,旨在改变 中国人传统的自在 自发的生存方式 ,使其 向自由自觉的生存方式 跃迁 ,实现人 自身的现代化 。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不仅是对西方生 活世界理论 的理论 回应和创造性发展 ,而且深入 了中国文化的根 基,为改革大潮中的中国社会推动传统文化的转型,走向现代化, 提供了一个现实的切入点和可操作的途径 。 第 2 页 围绕 日常生活批判 的理论主题 ,国内学者翻译、写作和 出版 了 几部专著,发表了近百篇学术论文,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深化了日 常生活批判理论 。 然而 ,这些论述往往集 中于 日常生产、日常消费和 日常交往论 域,而 日常思维,作为 日常生活世界的重要层面,并没有得到深入 挖掘和充分论证 ,很少有人专 门研究 日常思维 问题 。日常思维贯 穿于 日常生产、消费和 日常交往活动之 中,制约、影 响,有时甚至决 定着 日常生产、消费和 日常交往活动,因此,日常思维在 日常生活 中 占有重要 的地位 。忽视 日常思维的研究,就使 日常生活批判理 论在理论的系统性和理论深度方面 ,带有一定的欠缺 。日常思维 问题是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日常生活批判理论 的 待解决 的理论 课题 。 本 研 究试 图通 过对 蕴涵 于生 活世 界 中的人 的重 要 思 维层 面 日常思维进行系统分析和论证 ,从 日常思维和非 日常思维 的内在关联中阐释 日常思维的意义 (内涵及外延)、基础 (逻辑基 础 和 历 史 基 础 )、结 构(对 象 结构、方 式 结 构和 主 体 结 构、)、特 性、 运行机制、价值定位和历史演进,进而,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 实分析 ,把 日常思维的批判和重建作为 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重要 立足点。 从理论上看,对 日常思维的系统论证和深入分析,不仅可 以进 一步丰富和深化生活世界理论 的研究,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 以填 补学术界在 日常思维领域研究的理论空白。 在 现代 西方 哲 学领域 ,胡塞 尔、海 德格 尔、卢 卡 奇、维特 根 斯 坦、赫勒、布罗代尔、许茨、哈贝马斯等人对生活世界 问题 的重视和 阐释 ,昭示 了生活世界的重要意义 。生活世界不仅成为当代哲学 的一个重要问题域 ,而且是很多哲学家理解和建构哲学的出发点。 第 3 页 然而 ,日常思维,作为生活世界的重要层面 ,并没有得到生活世界 理论 的足够重视和充分挖掘 ,这就使生活世界 的真实意义受到忽 视和遮蔽 。即使偶尔有学者探讨 了 日常思维 问题 ,由于他们之 间 的理论 旨趣和价值取向有很大的差别,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 ,其论 述只能作为 日常思维系统研究的理论参考 。 目前,国内哲学界对思维方式的研究主要停留于科学、艺术、 哲学、宗教等非 日常生活领域 ,而经验、常识、习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