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舒婷
兰州市第五十中学 李莹华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3.初步感知诗歌中的意象特征;
4.培养解读诗歌的能力,激发爱国、为国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国、为国献身的精神。
培养解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解读诗歌的能力。怎样理解诗中的“我”?怎样理解四个意象群?在这首诗中,诗人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这些事物有什么特点?诗歌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一、导入:
由歌词鉴赏导入:《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
二、导读:
1.作者、背景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当代著名女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获全国优秀新诗二等奖)、《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得中国作协“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作奖”这首诗发表于1979年7月,据说成诗却早在1976年4月24日,写于“四五”运动发生后不久。从十年浩劫中生活过来,有着太多的坎坷经历的青年诗人舒婷,面对凝聚着深重灾难和获得新生的祖国,很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为个人的不幸而哀伤,为祖国的不幸而忧虑,同时又对个人与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忧患意识与历史责任感。这首诗有着沉重的历史感,表达了一种希冀光明的痛苦。
舒婷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她的诗,多借鉴浪漫主义的艺术方法。
2.《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将个体的“我”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并承担起为祖国取得“富饶”“荣光”“自由”的重任,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三、初读诗歌,读准字音和节奏。
1、诵读指导:
第1节:长句式,多节拍,仿佛是一首从低音缓慢升起的乐曲,给人一种沉重感。向祖国的深情诉说,节奏舒缓,语调深沉。
第2节:诗句简短急促,情绪强化深切。表达的是一种祈愿,节奏比第一节稍快。
第3节:诗句拉长,节拍增多,造成反复回旋抑扬顿挫。显示祖国蒸蒸日上的状态? 节奏明快。
第4节:节奏更快,运用排比,增强力度。诗人的宣言, 声调铿锵,激情昂扬。
2、学生自读,然后齐读,教师随时点评纠错。
干瘪 驳船 蜗行 胚芽 迷惘 隧洞 绯红 淤滩 纤绳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
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四、合作探究,品读诗歌:
1.了解诗歌的“意象”:(教师点拨)
诗人写诗时,常常用物承载自己的感情,这个承载了感情的物就是意象.
它的特点是:以外部感觉为基础,使主体不可感的感情,变成可以用五官感知,变得看得见(如矿灯)、摸得着(如隧洞)、听得到(如疲惫的歌)。
2. 合作探讨,逐段品读:(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
朗读第一节,思考:
这些意象之间有什么联系?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朗读第二节,思考:
本节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朗读第三节,思考:
本节感情有什么变化?诗人创造了哪些意象来表达这种感情?这些意象有些什么共同特点?如何理解“神话的蛛网”呢?
朗读第四节,思考:
这一节写了什么内容?本节抒发的感情与第三节有何异同?
3.小组讨论,解决疑难:(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点拨)
= 1 \* GB3 ①.这首诗是诗人以第一人称来写的。怎样理解诗中的“我”?
= 2 \* GB3 ②.怎样理解四个意象群?
= 3 \* GB3 ③.在这首诗中,诗人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这些事物有什么特点?
= 4 \* GB3 ④.诗歌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五、课堂训练:仿写
诗中所描写的对象,有的有下句承接(如“老水车”在“纺着疲惫的歌”),有些则没有下句承接(如“干瘪的稻穗”)。仿照课文,在下面这些诗句后添加一句诗,使它们尽可能与原诗和谐一致。
1.我是干瘪的稻穗,
2.我是失修的路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