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黄芩结构和黄酮类化合物及黄芩苷积累动态研究.pdf

药用黄芩结构和黄酮类化合物及黄芩苷积累动态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文献综述 baicalensis 黄芩(Scutellaria Linn.)多年生草本植物,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大宗中药材之一,药 用历史悠久。现代医学证明黄芩具清热解毒、抗炎、降压、减轻组织的缺血再灌 注损伤、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调节免疫等多方面的作用。现就近年来有关黄 芩的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黄芩属研究概况 唇形科的科内系统,世界各地广泛采用J.布里凯(1895.1897)系统来划分。依 据花柱是否着生子房底和小坚果着生面大小分为两大群:花柱不着生子房底,小 坚果具侧腹向合生面且接触面大为原始类群;而花柱着生子房底,小坚果具基部 科;后一群包括其余8个亚科:锥花亚科、保亭花亚科、黄芩亚科、薰衣草亚科、 镰果亚科、野芝麻亚科、罗勒亚科及Catopherioideae亚科。 黄芩属(Scutellaria 黄芩亚科在萼和花冠的构造上非常特化,但萼深裂为两片和小坚果具短柄、有各 种毛茸、突起及翅状附属器等特征联系了筋骨草亚科的Tinnea属和野芝麻亚科中 的Perilomieae族。这一亚科在形态上是孤立的,种子横生而胚根贴在绉曲子叶的 一侧,但其分布区和属内各组的分布中心则符合于近代比较发达的亚科和族,这 可能说明本亚科既有古老的来源,又在发展和分化的过程中趋向形成一个单独的 顶级(吴征缢,1982)。唇形科分化和发展是沿着古地中海沿岸开始的,逐渐形成 了近代唇形科的10个主要分布中心。在形成过程中,逐渐形成近代唇形科如黄芩 亚科等几个大群(吴征缢,1982)。 黄芩属是瑞典植物学家Lima在1753年正式命名的,全世界共有300多种,除 热带非洲外世界广布。我国黄芩属植物有102种,50个变种,南北方均有,多为 野生。黄芩属化学成分研究始于1889年,现已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并确定结构的黄 酮类化合物有150多个。本属植物中普遍存在的黄酮类化合物,是该属植物的特 征性成分。近年来从该植物中还分离得N-萜类化台物,均是新.克罗烷型二萜, 至今已发现近30个, (李作平,1994,袁伯勇,1998)。黄芩属植物的黄酮类化 合物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如抑菌、抗变态和抗炎作用。 2.黄芩的原植物与本草考证 黄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有腐肠、空肠、经芩等别名。《本 草经集注》记载:“株归属建平郡,今第一出彭城,郁州亦有之。园者名字芩为 胜,破者名宿芩,其腹中皆烂,故名腐肠”(江苏省)。 《名医别录》云:“黄芩生 株归川谷及冤句”(湖北和山东境内)。《图经本草》和《证类本草》载:“今川属、 河东、陕西近郡皆有之”。《唐本草》日:“今出宜州、福州、径州者佳,兖州大 实而好”(湖北、陕西、甘肃、山东境内)。 《植物名实图考》指出:“黄芩以秭归 产著,后世多用条芩,滇南亦有”。从以上记载来看,黄芩至少有4种原植物, 今河北、湖北、陕西、山西、山东、甘肃、云南及四川等都是黄芩产地,产于四 川及云南的是滇黄芩,产于甘肃的是甘肃黄芩,产于云南的是丽江黄芩,正品黄 芩为中国药典(2005版)收载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 对于原植物的名称在各种本草记载中有多种叫法,命名多以药材的外观形 状,如颜色、是否中空等为依据。李时珍称:“芩, 《说文》作莶,谓其色黄也。 或云芩者,黔也,黔乃黄黑之色也”。黄芩根的形状像老鼠或豚鼠尾巴,故有“豚 鼠芩”、“鼠尾芩”等名称。本草记载的黄芩均为野生,一定年限后,根部会腐烂 中空,因此有空肠、腐肠、枯芩、内虚、宿芩、经芩等名称,也有人将根中部腐 烂变黑的黄芩称为“妒妇”(《吴普本草》)。“条芩”(《药谱》)、“子芩”(《本草经 集注》)则是指生长年限少的黄芩。各本草中对原植物形态描述与《中国药典》 (2005版)中的正品黄芩基本符合。 3黄芩的分布与资源概况 3.1黄芩的生长环境和地理分布 黄芩分布于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适应性较强,喜温暖而稍带寒冷的气候, 耐寒、耐旱、怕涝。多生长于田旁路边的砂质土、砂壤土或粘壤土的向阳山坡、 山顶草地、丘陵坡地、林缘、林下、草原等地。分布区多为棕壤,褐土,pH值 在5.8之间,适宜种植在中性或偏碱性、土层较厚、土质肥沃疏松且日照充足的 沙质土壤中。最适平均温度为24。C,成年植株的地下部分在.35。C低温下能够安 全越冬,35℃高温不致枯死,但不能经受40C以上连续高温。 我国黄芩野生植物资源分布广泛,从河西走廊、四川凉山一线以东,到云南、

文档评论(0)

明若晓溪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