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抵押法制实践的困境与出路-学报编辑部-华南农业大学.PDFVIP

农地抵押法制实践的困境与出路-学报编辑部-华南农业大学.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华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版) 2018年第4期 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第17卷)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农地抵押法制实践的困境与出路 郑 涛a,b (武汉大学a.法学院;b.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430072) 摘 要:我国农地抵押融资正遭遇法律解释和制度实践的双重困境。法律解释上,从土地承包经营权 中分离出经营权作为抵押标的的“三权分置”论,与有关物权法理相冲突,也不符合抵押权成立的条件; 制度实践上,以政策推动为主的农地抵押被金融机构冷遇,实际抵押人多为公司企业而非普通农户,且 主要从事非农经营或者非粮种植。农地抵押法制实践的困境并非源自农地产权制度不完备,而是市场 需求不足。我国农村以代际分工为特征的“半工半耕”家计生产方式充分展现了小农经济的有效性,并 从根本上否定农地抵押导向下的规模化、产业化农业经营方式。未来农地抵押制度应在强化农地社会 保障功能、减少政府具体干预、拓展农业融资渠道的基础上,完善抵押权设定规则。 关键词:三权分置;农地抵押;经营权;小农经济 中图分类号:D9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202(2018)04-0029-11 一、农地抵押制度的有效性前提 “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是近年来国家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农村土地资源被认为是农民 致富的资本基础,以盘活土地资源为目标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正在不断推进。在此背景下,通过 土地抵押进行融资,为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提供资金支持,进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财产 性收入,成为当下制度创新的关键突破口[1]。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 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20条明确指出:“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 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紧接着,2014年“中 央一号文件”对这一政策条款予以再次确认,并使用了“经营权抵押”的说法。 伴随着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我国农地抵押试点工作全面铺开,如今已进入了经验总结和立 法完善阶段。然而,政策松动和舆论引导并未引发预期的效果,我国农地抵押实践一直处于低位 徘徊状态。虽有部分下乡的企业通过农地抵押获得了贷款,但也并未带动农民走上富裕之路,反 倒是产生了种种负外部性效应。针对这些问题,农经学者和法学学者普遍认为是农地产权结构改 ① 革不彻底,尤其是实务中对“三权分置”理解不到位造成的 。但是,此种观点有违我国农地产权领    收稿日期:2018-03-14   DOI:10.7671/j.issn.1672-0202.2018.04.003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4JZD030)  作者简介:郑 涛(1987—),男,河南南阳人,武汉大学法学院讲师,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司法制度、农地产权、基层治理。E-mail:zhengtao913@163.com ① 代表性观点参见丁文:《论土地承包权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分离》,载《中国法学》2015年第3期,第 159-178 页;孙宪忠:《推进农地三权分置经营模式的立法研究》,载《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7期,第 145-163页;李 宁、陈利根、孙佑海:《现代农业发展背景下如何使农地“三权分置”更有效———基于产权结构细分的约束及其 组织治理的研究》,载《农业经济问题》2016年第7期,第 11-26页;刘守英、王佳宁:《长久不变、制度创新与 农地“三权分置”》,载《改革》2017年第12期,第5-14页。 30 华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第4期 域制度变革中“实践先行制度跟进”的一般历史规律,因而缺乏应有的解释力。笔者认为,之所以 出现这种片面化的阐释,是由于误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