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际新闻界 2016.02 传播学研究
哥伦比亚学派传播研究的“衰落”及延续1
李孝祥 冯强
摘要
1940年代至50年代中期,得外部机遇性因素之利,传播研究在哥伦比亚学派内部一
时蔚然成风。吊诡的是,此后其传播研究逐渐失去本生性的“研究阵地”。为此本文指
出,正是由于关键人物对传播研究缺乏核心兴趣,持续性资助缺乏及传播研究未建制化
才使得哥伦比亚学派的传播研究难以为继。幸而,施拉姆、布莱尔和拉扎斯菲尔德的部
分门生以哥伦比亚学派的传播研究理念为路标,拉氏等人的典范思想才得以被不断征用
和拓展。
关键词
传播学史、哥伦比亚学派、施拉姆、新闻学院
作者简介
李孝祥,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电子邮箱:lixiaoxiangcj@163.
com。冯强,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后,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电子邮箱:
f.q.geduo@163.com。
Reflection on the “Declination” and Continuation of
Columbia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Research
LI Xiaoxiang, FENG Qiang
Abstract
Owing to the structured opportunity, communication study was popular with Columbia
school from early 1940s to the middle era of 1950s. However, the school lost its original ground
after the period of prosperity.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ree key factors including lack of genuine
interest of critical figures, shortage of sustainable funding and uninstitutionalized research team
contribute to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media research. Thanks to scholars like Schramm, Katz,
Bleyer and their followers ensuring continu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lombias classical idea.
Keywords
History of communication studies, Columbia school, Wilbur Schramm, Journalism School 95
传播学研究 国际新闻界 2016.02
Authors
Li Xiaoxiang is a doctoral student in the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Wu Han University. Email:lixiaoxiangcj@163.com. Feng Qiang is a postdoctoral fellow
in the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a lecturer in the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Wuhan University.
一、研究背景及缘起
随着二战的爆发,大批欧陆学者进入美国展开传播研究,在救亡和维护民主的
理念下,政府提供了充足的研究经费,于是各路学者们得以聚集在战时宣传部门,
从而造就了哥伦比亚学派传播研究的兴盛。(周葆华,2010)1937年之后的16年间,哥
伦比亚大学应用社会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的传播研究项目不断,经典研
究层出不穷,比如伊里调查和埃尔迈拉调查(Elmira study)。期间,研究所走出了
一大批闻名遐迩的社会科学家,其中包括拉扎斯菲尔德、默顿、贝雷尔森、迈克菲
(William McPhee)、科尔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从利润权重解析报业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的转变 ——以浙报传媒、博瑞传播、华闻传媒、纽约时报(2012-2016年)为例.pdf
- 从体育迷到韩流乐迷:一位媒体迷角色认同的心理韧性之探究.pdf
- 从线下到线上_移动互联网的时空分区效应研究.pdf
- 从新体用观的角度建构中国传播学的反思性.pdf
- 从新闻聚合平台看新闻编辑业务的变化.pdf
- 大数据热的冷思考.pdf
- 大数据时代新闻生产新模式_传感器新闻的理念、实践与思考.pdf
- 当代传播符号学发展的三种趋势.pdf
- 道德心理的舆论张力: 网络谣言向网络暴力的演化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pdf
- 对中美数据新闻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与思考.pdf
- 公共传播研究的基本问题与传播学范式创新.pdf
- 公共文化传播空间的构建 ——以民营实体书店转型发展为例.pdf
- 公共信息接触如何影响不同类型的政治参与 ——政治讨论的中介效应.pdf
- 共同体证成及规范表述 ——中国新闻职业道德准则中的“阐释”.pdf
- 观念生产与媒体扩张 ——默多克媒介权力的再思考.pdf
- 管窥百年普利策:基于普利策新闻奖嘉奖辞的词频分析(1917-2016).pdf
- 规则、随机性、符号:作为意义生产模型的“游戏性”及游戏的媒介特质 ——以《王者荣耀》与《阴阳师》为例.pdf
- 国际网络安全规则创制与政府话语权博弈 ——技术维度的阐释.pdf
- 国际政治传播中政治文明的共振机制及中国战略.pdf
- 后学科状况下,我们应该如何继续研究? ——与Silvio Waisbord对谈.pdf
最近下载
- 《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判定准则》GB45067-2024培训.pptx VIP
-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的生成式AI智能创作与艺术教育创新实践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100T汽车吊操作手册.pdf VIP
- 入户供热维修操作技能培训.pptx VIP
- 《浏阳河随想》古典吉他独奏谱.pdf VIP
- 2024新教材七上道德与法治早背晚默.docx VIP
- 最新特种玻璃精品课件.ppt VIP
- 九上道德与法治39天早背晚默.pdf VIP
-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册单词默写练习(附参考答案)(2024秋).pdf VIP
- 70篇短文记完初中1600核心词汇143页 【单词批注版】【高清精美排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