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道路路线设计一圆曲线.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道路工程 第四章 道路路线设计 本节重点: 圆曲线半径公式的推导 三种最小半径的含义及应用 圆曲线半径的选择 圆曲线要素计算及主点桩号推导 因此,在采用直线线形并确定其长度时,必须持谨慎态度,不宜采用过长的直线,并注意直线的设置要与地形、地物、环境相适应。 * * 第一节 道路平面线形 道路线形——道路路幅中心线的立体形状。 平面线形——道路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形状称为~。 平面线形基本要素: 直线――曲率为零的线形; 圆曲线――曲率为常数的线形; 缓和曲线――曲率为变数的线形。 圆曲线 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插入缓和曲线 基于直线的这些优点,在平面线形设计中,广泛采用直线线形。 补充:直线 (1)直线的特点 优点:短线路捷、方向明确、测设简单、乘车舒适、无视距障碍。 缺点:①过长的直线易使驾驶员感到单调、疲倦,难以目测车间距离,于是产生尽快驶出直线的急躁情绪,车速一再加快,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②在地形变化复杂地段,直线线形难以与地形相协调,造成工程费用显著增高。 (2)直线的最大长度 目前最大直线长度的量化还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目前各国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德国、西班牙和日本规定20V,即72s行程;法国认为长直线应用半径5000m以上的圆曲线代替;美国认为线形尽可能直接,并与地形相适应。 我国没有明确规定,仅规定“直线长度不宜过长”。 同向曲线间插入短直线 容易产生把直线和两端的曲线看成为反向曲线的错觉 当直线过短时甚至可能把两个曲线看成一个曲线,容易造成司机的判断错误。 同向曲线之间直线的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速度(以km/h 计)的6倍为宜。 (3)直线的最小长度 ①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反向曲线之间的最小直线长度(以m 计)以不小于设计速度(以km/h 计)的2倍为宜。 ②反向曲线间最小长度: 在转向相反的两个圆曲线之间,如果没有设置缓和曲线,考虑到设置超高、加宽缓和段以及驾驶人员转向操作的需要,宜设置一定长度的直线。 (4)直线的运用 下述路段可采用直线线形: ①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坦地区或山间的开阔谷地; ②以直线条为主的城镇、近郊或农村; ③长大桥梁、隧道等构造物路段; ④路线交叉点及其前后; ⑤ 双车道公路提供超车的路段。 当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为弥补景观单调之缺陷,可采取如下技术措施: (1)长直线上的纵坡坡度不宜过大,因长直线再加上陡坡行驶更容易造成高速度; (2)长直线与大半径凹形竖曲线组合为宜,这样可以使生硬呆板的直线得到一些缓和; (3)道路两侧地形空旷时,宜采取植不同树种或设置一定建筑物、雕塑、广告牌等措施,以改善单调的景观; (4)长直线或长下坡尽头的平曲线,除曲线半径、超高、视距等必须符合规定外,还必须采取设置标志、增加路面抗滑能力等安全措施。 一、圆曲线 在路线遇到障碍或地形需要改变方向时设置圆曲线。 各级公路和城市道路,不论转角大小均应设置园曲线。 优点:易与地形相适应、可循性好、线形美观、易于测设等。 描述圆曲线的指标 圆曲线半径 圆曲线长度 (一)圆曲线半径公式的推导 确定最小半径的原则 确定圆曲线最小半径的实质是汽车行驶在公路曲线部分时所产生的离心力等横向力不超过轮胎与路面的摩阻力所允许的界限,即不产生横向滑移。 汽车质量 kg 汽车速度 m/s 圆曲线半径 m 则汽车受到的离心力为 汽车受到的重力为 离心力与重力在平行路面方向的分力分别为 则汽车受到的横向力为 令 ——横向力系数 物理意义:单位车重受到的横向力。 由于 很小,故 于是有 由此可见,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半径的大小取决于横向力系数。 一般取值不超过0.15~0.20 横向力系数的确定要考虑以下因素: 汽车的横向滑移 汽车的横向倾覆 乘客的心理感受 轮胎和燃料的消耗 当受条件限制而无法设置大半径曲线时怎么办? 车辆行驶在曲线的哪一侧更安全? 如何保证曲线外侧车辆的安全? 内: 外: 思路一:控制离心力的大小。 思路二:改变外侧车辆受力状态。 设置超高! 能不能无限制地设置超高? 不能! 《规范(标准)》规定的圆曲线最小半径: 极限最小半径:指圆曲线半径采用的最小极限值。只有地形困难或 受其它条件限制时方可使用。采用极限最小半径时,设置最大超高。 例:某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V=40km/h,计算极限最小半径。 解:取i=8 %,μ=0.14则 取整R =60m。 一般最小半径(设超高的推荐半径):指设超高时的推荐值,通常情况下采用的最小半径。其数值介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与极限最小半径之间。超高值随半径增大而按比例减小。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道路曲线半径较大、离心力较小时

文档评论(0)

lx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