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建设工程合同法规.pdf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设法规 第六章 建设工程合同法规 第六章 建设工程合同法规 第一节 建设工程合同概述幻灯 第五节 建设工程合同的变更、转让 片3 幻灯片27 第二节 建设工程合同的订立幻灯片8第六节 建设工程合同的终止和解释幻灯片3 第三节 建设工程合同的效力幻灯片18第七节 建设工程合同的违约责任幻灯片44 第四节 建设工程合同的履行 第八节 建设工程合同纠纷的解决幻灯片53 第九节 FIDIC《施工合同条件》简介幻灯片 第一节 建设工程合同概述 一、合同的概念及其法律特征 合同又称契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合同是指一切权利义务关 系的协议,在各部门法中都有表现,除民法中的合同之外,还包括行政合 同、劳动合同等。狭义的合同仅指民事合同,《合同法》中采用了狭义的 合同概念。该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的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 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合同具有如下法律特征: (一)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 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是民事主体人格平等的具体体现,也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经济秩序、交易秩序的基本要求。 (二)合同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法律行为 合同的成立必须有两方以上的当事人,互为意思表示,达成实质上完 全相同的意愿。这是合同与单方法律行为相区别的重要标志。 (三)合同是以发生法律关系为目的的协议 合同当事人签订合同的目的,是为了各自的经济利益或共同的经济利 益,为保证其利益的实现,以合同的方式设立、变更、终止其权利义务关 系。 (四)合同是当事人的合法行为 合同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订立合同的主体、内容、形式和程序都要 严格符合法律的规定,否则,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 二、建设工程合同的概念和分类 (一)建设工程合同的概念 《合同法》第二百六十九条规定:“建设工程合同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 设,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 建设工程合同涉及基本建设规划,承包人完成的工程为不动产,并长 期存在和发挥效益,事关国计民生。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本建设项 目的投资渠道多样化,但并不能完全改变基本建设所具有的计划性,国家 仍然需要对基本建设项目实行计划控制。对于建设工程合同,从合同的签 订到合同的履行,从资金的投放到最终竣工验收,都要受到国家严格的管 理和监督。 (二)建设工程合同的分类 1.按照建设工程不同阶段分类 (1)建设工程勘察合同 建设工程勘察合同是指勘察人进行工程勘察,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 (2 )建设工程设计合同 建设工程设计合同是指设计人进行建设工程设计,发包人支付报酬的合 同。 (3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指发包人与承包人签订的,为完成特定的建筑安 装施工任务,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协议。 2 .按照建设工程承包方式分类 (1)建设工程总承包合同 建设工程总承包合同是指发包人将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安 装及材料设备采购等一并发包给一个承包人的合同。 (2 )建设工程分包合同 建设工程分包合同是指总承包人经发包人同意,将承包工程中的部分 工程再发包给分包人,由总承包人与分包人之间签订的合同。 3.按照合同价款计价方式分类 (1)固定价格合同 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合同价款包含的风险范围和风险费用的计算 方法,在约定的风险范围内,合同价款不再调整。 (2 )可调价格合同 合同价款可根据双方的约定而调整,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合同价 款调整方法。如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变化影响合同价款,工程 造价管理部门公布价格调整等。 (3 )成本加酬金合同 成本加酬金合同是指承包人要求发包人支付工程实际成本,另加一定 酬金的合同。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成本构成和酬金的计算方法。 第二节 建设工程合同的订立 一、建设工程合同订立的形式 合同的形式是指当事人采取何种方式来表现所订立合同的内容。合同的 形式是内容的外在表现,是合同内容的载体。《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当 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 采用书面形式。”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