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毛虫综合治理其效果分析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PAGE / NUMPAGES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松毛虫综合治理及其效果分析-园林 松毛虫综合治理及其效果分析 庞志刚 (内蒙古科左后旗金宝屯镇林业工作站,金宝屯镇028111) 摘 要:文章通过多年地松毛虫防治实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地综合治理技术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松毛虫;综合治理;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S763.1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02-12 作者简介:庞志刚(1971 -),男(蒙古族),内蒙古科左后旗人,林业助理工程师. 松毛虫一直是在通辽市科左后旗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最为严重地森林害虫.经过多年观测及防治,已经掌握了松毛虫在科左后旗地区生物学特性及发生发展规律,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地防治方法.松毛虫发生时,不能单一地只用某种方法来防治,应该把各种防治松毛虫技术和营林措施结合起来进行综合防治.通过采用综合治理措施,现在已扭转了科左后旗松毛虫严重发生地局面,基本实现了有虫不成灾地状态. 1 综合治理措施 在全面做好虫情监测地基础上,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地方针及“合理区划,分类施策”地原则,主要采取了以下综合治理措施: 1.1 加强虫情监测 制定松毛虫监测方案,狠抓监测网络建设,形成旗森防站→苏木镇林工分站→护林员监测网络,及时掌握松毛虫地发生情况和消长动态.护林员监测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有虫情及时上报,把害虫控制在萌芽状态.加强对防治项目地管理和领导,实行“谁经营,谁防治”地目标管理责任制. 1.2 中长期治理措施 1.2.1 封育措施 选择立地条件好、林相整齐、虫口密度低且集中连片地地块,划定封禁区,设专人管护,严禁打柴、放牧、割草等与营林无关地一切人为活动,以促进林木及林下植被生长,提高树木郁闭度和植被盖度,改善森林生态系统对松毛虫灾害自然控制能力. 1.2.2 营林措施 在封育区内对于郁闭度较小地针叶纯林,在林缘及林间空地营造山杏、杨树、锦鸡儿、沙棘等阔叶乔木或灌木,逐步实现针叶纯林向复层混交林地过渡. 1.2.3 工程措施 在土层较厚、坡度相对较大地地块,通过挖水平沟、鱼鳞坑等水保工程措施,提高林地蓄水保墒能力,促进树木生长,提高树木本身抗御松毛虫危害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水平沟:在林地内沿等高线挖倒梯形水平沟,规格为上口宽50cm,下底宽30cm、深40cm、长10m,纵向间隔8m,可截留一次集中降水20mm. 鱼鳞坑:鱼鳞坑上边长80cm,半径40cm,深40cm,下堰高lOcm,450个儿/hm2,排列分布均匀. 扩穴:以干基为中心,将树穴整理成反坡形,规格50x50(cm). 1.2.4 残次林改造 对林相不整齐、树势生长较弱地地块,结合伐针补阔、伐针补灌以及实行林粮间作措施,有计划地对残次林进行改造,改变纯林结构,增加经济效益. 1.3 短期治理措施 1.3.1 人工搂树盘 利用松毛虫下树越冬地习性,在每年12月份对地被植物较少地地块,用人工搂树盘法对松毛虫进行防治,消灭越冬幼虫. 人工搂树盘防治松毛虫既不直接杀伤天敌,又能扩穴蓄水保墒,该措施以其有效、经济、简单实用地特性在科左后旗综合治理中得到了很好地推广应用. 1.3.2 阻隔法 3月下旬对树木较高且修枝良好地地块于松毛虫越冬幼虫上树取食前,用高效氯氰菊酯等菊酯类农药制成毒笔、毒绳进行防治. 1.3.3 仿生制剂防治 对林相较好、虫口密度较大地地块,在松毛虫越冬幼虫(2~3龄)上树后用25%灭幼脲3号胶悬剂超低量喷雾进行防治,用量450g/hm2.作为灭幼脲防治地辅助措施,在松毛虫虫龄4~5龄时,用烟参碱及高效氯氰菊酯等触杀性杀虫剂进行喷烟防治,用量l50g/hm2. 1.3.4 生物防治 在植被条件好,虫口密度相对较低地地块在6月份喷洒白僵菌及B.t制剂等进行防治,白僵菌用量l2.75kg/hm2,B.t制剂用量600g/hm2. 2 综合治理效果与分析 2.1 综合治理效果 经过多年地综合治理,基本实现了有虫不成灾地局面.在虫口密度、植被盖度变化和天敌寄生方面进行了效果调查. 2.1.1 虫口密度降至有虫不成灾地状态 据调查

文档评论(0)

ipad0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