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共27张).pptVIP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共27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巴尔干为什么成为争夺的焦点? 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东南部,地处欧、亚、非三洲的交会处,控制着黑海和地中海的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 1.地理位置 巴尔干为什么成为争夺的焦点? 三洲要冲、重要战略地位 民族矛盾复杂 奥斯曼帝国衰落 争夺焦点 资源丰富 火药桶 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 件第一次世界大战 会不会爆发? 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样不可避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任何一桩偶发事件都有可能引发世界范围内的战争。萨拉热窝事件只是促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导火线)。 一战爆发原因(背景) 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 同盟国集团:德、奥匈、 、奥斯曼土耳其 意 (1)大战爆发: (2)交战双方: 协约国集团:英、法、俄、 塞、比、日、美、中等国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迅即卷入战争,一战全面爆发。 意 一战爆发 反映实质: 列强之间的关系以自身利益为转移。 “帝国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不变的国家利益。” 萨拉热窝事件 20世纪,摆脱了土耳其人统治的塞尔维亚在巴尔干地区日趋强大起来,已成为南斯拉夫人反对外国统治、争取民族统一的核心。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的南斯拉夫人,强烈要求摆脱奥匈帝国的统治,与塞尔维亚合并,建立统一的南斯拉夫国家。以塞尔维亚为中心的南斯拉夫民族统一运动的发展,使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者极为不安。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爱国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了斐迪南大公夫妇,这一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线。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矛盾尖锐 两大军事集团出现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一战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主要原因 目的: 帝国主义国家要重新瓜分世界 同盟国集团:德、奥匈、 、奥斯曼土耳其 意 (1)大战爆发: (2)交战双方: 协约国集团:英、法、俄、 塞、比、日、美、中等国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迅即卷入战争,一战全面爆发。 意 一战爆发 反映实质: 列强之间的关系以自身利益为转移。 “帝国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不变的国家利益。” 欧洲三条战线: 西线、东线、南线 主要战线 西线:比利时、法国北和德法边境英法←→德 东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 俄←→德奥匈 巴尔干半岛 塞尔维亚←→奥匈 (1)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等战役致使德国速决战的计划破产。 三、一战经过(三个阶段) 马恩河 巴黎 马恩河战役 时间:1914年9月 交战双方:英法联军→德军 结果:德军撤退 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宣告德军“速战速决” 战略破产,之 后西线进入相持阶段。 (1)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等战役致使德国速决战的计划破产。 (2)第二阶段(转折点):1916年,凡尔登战役,使大战的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第一次世界大战最惨烈的战役 ——凡尔登之战 “地狱、屠宰场、绞肉机” 凡尔登 巴黎 凡尔登战役 碾碎法国的磨盘。“让法国人把血流干!” 时间:1916年2---12月 交战双方: 法→德 概况:德出动飞机.飞艇.毒气弹. 伤亡:70多万(“凡尔登绞肉机”) 结果:宣告德国歼灭法军主力、迫使法军投降的计划破产; 历时最长,一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和转折点,法军站稳脚跟、德国兵力士气衰落 凡尔登战役中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 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 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 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3)第三阶段:1917年,美国、中国、巴西参战,加强了协约国的力量,俄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加速了战争的结束。 1918年,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宣告结束。 (1)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等战役致使德国速决战的计划破产。 (2)第二阶段(转折点):1916年,凡尔登战役,使大战的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欧洲 非洲 亚洲(中国等) 太平洋(美国等) 1.美国在大战前期利用”中立”地位大发战争横财,1917年一战已进入尾声,为抢夺战利品及在战后夺取世界霸权,美国参战 2.美国与德国在争夺拉丁美洲的过程中存在矛盾 3.美国与协约国经济利益紧密相连 1917年美国为什么这个时候参战? 美 国 的“中 立” 美国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从经济、军事、政治方面大大加强了协约国集团的实力,加速了协约国的胜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小梦溪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