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制冷基本原理 §1-4 制冷剂与压焓图 一、制冷剂的作用: 制冷剂是制冷系统完成制冷循环所必需的工作介质。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不断的与外界发生热交换。 制冷剂借助压缩机的做功,将被冷却对象的热量连续不断传递给外界环境,从而实现制冷。 制冷剂在蒸发器中是低压低温下汽化,在冷凝器中是高压常温下凝结,因此只有在工作温度范围内能气化和凝结的物质才能作为制冷剂。多数制冷剂在大气压力和环境温度下是气态。 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状态只发生物理变化,没有化学变化。如果系统不泄漏,制冷可以长期循环使用。 二、常用制冷剂分类和命名 1.无机物化合物 2.饱和碳氢化合物 3.不饱和碳氢化合物 4.氟里昂 5.共沸溶液 6.非共沸溶液 7.有机化合物 8.环状有机化合物 1.无机物化合物类 主要有:氨、空气、水、co2等。 代号由字母R7××组成,如:氨(NH3)--R717 , 水-- R718,空气--R729。它们是较早采用的天然制冷剂。 3.不饱和碳氢化合物类 它们的命名是在R后面先写“1”主要有:乙烯R1150, 丙烯R1270。 5.共沸溶液类(混合制冷剂) 由两种以上互溶的单组分制冷剂组成,在常温下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命名是R500序号中编号,例如:R501是R22和R12按质量比75/25混合。R502是R22和R115按质量比48.8/51.2混合。 特点:在一定压力下具有恒定沸点,和单组制冷剂一样。但它比单组制冷剂区别是,在相同工作条件下,①蒸发温度变低,②制冷量增大,③化学稳定性好,④压缩机排气温度降低,它可使封闭压缩机电机得到更好的冷却,改善提高制冷循环性能。 6.非共沸溶液类(混合制冷剂) 由两种以上沸点相差较大的,相互不形成共沸的单组分制冷剂溶液组成。其溶液在加热时,虽然在相同蒸发压力下,易挥发的蒸发比例大,难挥发的蒸发比例小。使得整个蒸发过程中温度在变化。所以相变过程是不等温的。能使制冷循环获得更低蒸发温度,可增大制冷量。 例如: R407C 由(R32/R125/ R134a)组成 ; R410a 由(R32/R125)组成的混合物 。 7.有机化合物类 主要是有机氧化物、有机硫化物、有机氮化物。命名是R600序号中编写,6后面的1代表氧化物、2硫化物、3氮化物。如:乙醚 C2H5OC2H5–R610; 甲胺 CH3NH2 –R630。 ⑵按工作温度压力分: 在一个大气压下,环温30℃下的冷凝压力分为: 1. 高温低压制冷剂,沸点在0℃以上,冷凝压力小于0.3MPa的制冷剂,包括R11、R21、R114。 2.中温中压制冷剂,标准沸点在-60℃~0℃范围内,压力在03MPa~2MPa范围内的制冷,包括R717、R12、R22、R502等。 3.低温高压制冷剂,标准沸点低于-60℃,冷凝压力高于2MPa的制冷剂,包括R13、R14、R503。 三、制冷剂的环保问题 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是当今全球性环境问题,它对人类健康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有害影响。 大气的总臭氧层包括平流层和对流层 它们对人类的影响不同,离地面10公里以上的臭氧约占总臭氧80%,能吸收大部分太阳紫外线辐射,此层臭氧常称为臭氧层,平流层臭氧减少是造成南极臭氧空洞与全球臭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近地面10公里以内的对流层臭氧约占总臭氧15%,对流层臭氧增加,会增强温室效应。 3.1 臭氧层被破坏的危害 1.会影响人类的健康。 臭氧层被破坏后,其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大大降低,使得人类接受过量紫外线辐射的机会大大增加了。一方面,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的自身免疫系统出现障碍,患呼吸道系统传染性疾病的人数大量增加;另一方面,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增加皮肤癌的发病率。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每年大约有10万人死于皮肤癌,大多数病例与过量紫外线辐射有关。臭氧层的臭氧每损耗1%,皮肤癌的发病率就会增加 2%。另外,过量紫外线辐射还会诱发各种眼科疾病,如白内障、角膜肿瘤等。 2. 会影响农作物的生产。 实验表明,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使植物叶片变小,减少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面积,从而影响作物的产量同时,过量紫外线辐射还会影响到部分农作物种子的质量,使农作物更易受杂草和病虫害的损害。一项对大豆的初步研究表明,臭氧层厚度减少25%,大豆将会减产20%-25%。 3.2 哪些气体可以破坏臭氧层? 臭氧层在氯原子,氟原子和溴原子附近会被毁坏。这些元素含在很稳定的氟氯烃(如氟里昂)中。这些气体分子升到平流层,在紫外线照射之后,分解成各种单元素气体,破坏臭氧。这些气体比空气重,最终会降落到地球表面,和有机物质反应之后被吸收。但是在平流层已经破坏了很多臭氧。氯气破坏性最大,可以破坏它十万倍的臭氧。 1973年,美国化学家马里奥·莫利纳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