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公民教育的实施.pdf

高中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公民教育的实施.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前言: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春潮风起云涌,人们愈来愈意识到 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情感、智力与身体健康发展的合格的人。而“科教兴国战 略进一步明确了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1]1要 求的合格公民是我国当前教育的主要任务。特别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 今天,培养学生成为走向世界的现代公民,具备纵横世界的眼光、博大宽广的胸 怀、宽容理性的精神,以传承民族优秀品质和社会价值观,这也是每一位历史教 育工作者为之奋斗的教育目标。 第一章研究综述 公民教育在世界发达国家己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进入21世纪,公民 教育逐渐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教育主题。同时,公民教育不仅为各国教育界所关注, 而且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它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整体教育的重要组成 部分,也是社会上每个公民都应该和必须接受的基本教育。 一、国外关于公民教育研究的状况 公民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而现代公民教育则源于近代西方, 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它伴随着公民地位的确立、宪法中关于 公民义务等的规定而派生出来。法国是公民教育的创始国,1791年法国通过《人 权与公民权宣言》,第二年即提出了公民教育的思想。而20世纪初,德国教育 家凯兴斯泰纳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公民教育理论,即“国家公民教育论”。而今, 加强公民教育的理念己被世界各国所接纳,成为重要教育思想之一,各国的学校 教育也十分重视公民教育的改革与实践。 有关公民教育的理论研究状况,近代西方开展公民教育的典型国家有法国、 美国、德国三个: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对近代公民教育提出了旗帜鲜明的 主张。作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卢梭笔下的爱弥儿具有自爱、自主、自立的 特点,是资本主义时代所需要的新人,是能缔结社会契约的独立个体,也是近代 社会的公民典型[2]。拉夏洛泰在《论国民教育》中深刻批判乃至彻底否定当时 [1]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 [2]卢梭(李平沤译):《爱弥儿》,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盛行的教会教育制度,提出教育的目的应是为国家培养公民,并把激发公民精神、 最大限度地使人民的心智完善、有才干、品德高尚而开明、身体健康作为教育的 方向[3]。法国大革命中的一些政治活动家如孔多塞和雷佩尔提,在其教育改革 方案中或大力倡导以世俗公民教育取代宗教教育,或主张国家掌管教育,实行普 及义务教育等[4];1776年北美殖民地宣布独立后,参与建国的领导人都非常重 视公民教育。他们认为民主制度已经建立,但如何使全体公民都适应并捍卫新制 度需要通过教育去实现,这将是一场艰巨的革命[5]。例如,杰弗逊指出:教育 是民主政治的基础。公共教育的宗旨在于:改进每个公民的道德和学识,使每个 人都懂得他对邻居和国家应尽的责任。了解自己享有的权力,维护秩序和正 义……学会按照自己的意愿选举自己信任的人进代表机构。学会聪明又正直地观 察自己身处其中的所有社会关系[6]。为完成上述任务,他提出将教育机会向所 有公民提供,建立由州领导的公立学校教育,并不遗余力地为之终身奋斗。进入 19世纪后,在美国公立学校之父贺拉斯·曼的奔走倡导之下,美国还形成了一 场持久的公民教育运动,在公立学校中普遍设立公民课程;作为德国思想界承前 启后的人物,费希特高度重视“拯救德国要依靠国家的教育”,他在《致德意志 民族》的系列演讲中,提出了德国公民教育纲领[7]。著名学者黑格尔则主张教 育的真正目标就是培养公民的理性习惯,他提出个人服从国家,教育要为国家发 展个人的潜能[8]。 现代公民教育理论首先是德国学者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理论。凯兴斯泰纳 在《德国青年的公民教育》及《工作学校要义》等著作中详细阐述其公民教育理 [3]布鲁柏克(吴元训译): 《教育问题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7l页。 [41同[31第63页。 [5]弗罗斯特(吴元训译):《两方教育的历史和哲学基础》,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 第379页。 [6]吴式颖、任钟印:《外国教育思想通史(第六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572 页。 [7]博伊德·金(任宝祥、吴元训译):《西方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 第329页。 [8]同[3]第64页。

文档评论(0)

lh2468l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