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义务 HYPERLINK / \t /1209/01/_blank 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命,生命》教案
广西桂平市社坡镇复安小学 蒙超连教学目标: 1.抓住主题或关键词,细致地研究课文,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2.在熏陶感染中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课前准备: 学生:反复阅读、熟悉课文;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可从网上查阅有关作者、作品的资料,以用于课堂交流。 教师:查阅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准备投影仪、多媒体 HYPERLINK / \t /1209/01/_blank 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大屏幕投影: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师: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愿每个人珍视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今天,我们要借助 HYPERLINK /2914/ \t /1209/01/_blank 散文《生命生命》,再次感受积极的人生态度。二、简介作者及作品。 先由学生简介作者及其作品,然后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作者杏林子,本名刘侠,台湾女作家。陕西扶风人,1942 年生,北投国小毕业。12岁时得了类风湿关节炎,至今全身关节均损坏,但写作不辍,先后出版多部文集,让灰心的人鼓足勇气,使畏缩的人勇敢地走在人生道路上。她在1980年当选为台湾十大杰出青年;1990年获吴三连社会服务奖。1982年她创办了伊甸园残障福利基金会,为全台湾一百万残障朋友服务,把自己的爱心实践出来。她的主要作品有《另一种爱情》、《生命之歌》等,《生命? 生命》一文选自《杏林子作品精选》。)三、分析课文。
(一)整体感悟。 1.教师范读课文或播放多媒体 HYPERLINK / \t /1209/01/_blank 课件。让学生感知理解课文,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2.请学生放声自由读课文或模仿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3.请学生在读课文过程中探究以下几个问题。
(大屏幕投影问题。) ①《生命? 生命》讲述了哪三个事例?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思考?请从文中指出相应的主题词。 ②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排列?为什么前两个例子举的都是小虫子、小瓜苗这样的小生命? ③三个事例、三点思考的侧重点有什么区别?试就这些思考再从生活中举出一两个事例。【结合生活体验,锻炼学生深入探究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以上问题,在学生读文后,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然后由学生发言,同学之间相互评论、补充。教师点拨、引导。教师小结: 1.三个事例分别是:A.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B.香瓜子在墙角的砖缝中长出一节小瓜苗;C.“我”静听自己的心跳,感受自己的生命。它们的主题词分别是:A.生之欲望;B.生命力;C.生命。引发三点思考的相应的主题词分别是:A.意义;B.价值;C.奋斗。 2.这说明世界上任何卑微的生命都有顽强的生命力,更何况人。(学生谈不透时,教师可引导:作者举的动植物的例子都是不起眼的小生命,为什么不举狮子、大象等庞然大物,只说小飞蛾?不举参天大树,只说一棵小瓜苗?这样排序说明了什么?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3.三个事例分别侧重于生命自我珍视、生命的诞生和生命活动。从三个事例中引发对生命的三点思考:A.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使用生命;B.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C.珍惜生命、时间,不懈努力。(举例要切合课文内容,例如雷锋的例子切合第二点思考;张海迪、桑兰等又较切合第一点思考;而作者杏林子、张海迪又较切合第三点思考。)(二)自主质疑,合作探究。 (1)由学生质疑,教师可参与讨论,适时指导。(2)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来,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点拨。大屏幕投影问题(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1.课文中先说小瓜苗“长出小苗,茁壮成长,昂然挺立”,后边却说“它仅仅活了几天”,两者是否自相矛盾?(引导回答时,有两个切入点:①为什么能“茁壮成长”?②为什么死了?) 2.作者开头写小飞蛾的例子,强调其“小”,目的是什么?(再小的 HYPERLINK /3033/ \t /1209/01/_blank 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 3.如何理解“从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生命是短暂的,人们要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尽量多做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社会的事,使生命更有价值。) 4.“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