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耿翔《父亲本纪》和《母亲本纪》浅谈
摘 要:陕西诗人耿翔的两篇长文《母亲本纪》与《父 亲本纪》,均由六章随笔联缀而成,情感真挚细腻,角度委 婉独到,读来感人肺腑。
关键词:耿翔;母亲本纪;父亲本纪
中图分类号:1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
(2014) 05-0008-01
父母是无私的,伟大的;父母之爱也是深沉的,永恒的, 值得我们一生珍藏,铭记。陕西诗人耿翔有两篇长文,《母 亲本纪》与《父亲本纪》,分别发表在《花城》与《美文》 上,属难得之佳作,现作一浅析。
说起本纪,大家可能熟知的就是司马迁《史记》中的《项 羽本纪》,而且也知道“本纪”这种体例是记述帝王政绩的 (我们都知道项羽并非帝王,司马迁却用本纪这种体例来写 他),诗人也以超人的胆识和魄力开拓性的借用本纪”这 一“大词”来写自己的父亲、母亲,足见父母亲在诗人心中 的分量和地位了。《母亲本纪》与《父亲本纪》均由六章随 笔联缀而成,细腻缠绵,委婉独到,感人肺腑,令人慨而叹 之。
其实,所有纪念性文章在思想情感的投入上都是一样 的,只是表达手法上有区别而已。这两篇长文的切入角度就 非常独到。
《母亲本纪》中,诗人没有像普通文章那样让母亲作为 主角呈现在我们面前。母亲仅是诗人深情回忆乡村物事和场 景时的点缀与陪衬,但母亲的形象却丝毫不打折扣,或许正 因为“千呼万唤始出来”,更让人记忆深刻。诗人的匠心独 运可见一斑。文中没有叙述母亲的生平,没有提及他们的相 貌,关于母亲的身世,这几句话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可 以说,土城两边的两个村子、两片土地和两户人家,甚或他 们的两块墓地,构成了母亲一生的活动空间。她能够放在乡 土上的记忆,就是围绕着这些,只过一种有粮食和衣物的日 子,从而对生活,保持一种贫穷的方式。”
和天下所有母亲操劳一生,奉献一生一样,只是诗人将 母亲对贫穷生活的坚忍与操劳,写的更含隐更真实。我对 母亲的所有记忆,也就是她一直在精神上为我心疼。幸福时 是幸福的心疼,痛苦时是痛苦的心疼。我不敢说,母亲是世 上最懂得心疼的人,但至少在我身上,这种心疼是覆盖又覆 盖,遮蔽又遮蔽。甚或为了我,她用一生的时间,折磨她的 日子。”
一只药锅,则将母亲一生操劳过度而带来的病痛全部收 容。“天就要黑了,被雪映得苍白的屋檐下,我为母亲熬药。 坐在屋檐下,雪的寒冷,火的温暖,心的疼痛,一个复杂的 世界,伴随着母亲在屋子里的呻吟,笼罩着我的童年。”
一把木梳,将母亲“从炕上整洁地下,就再也不会停止 一天的走动。她多数是在院子里,梳理着生活里的农事:纺 线、织布、缝衣、晒粮。她也要走到田地里,梳理着季节里 的农事:种豆、割麦、斫谷、打场。而把身子沉浸在二十四 个节气里,母亲的一生,就是在土地上为我们梳理日子。” 通过一些简单的画面,一个慈祥勤劳的母亲已生动在我们眼 刖O
同样,对于父亲的刻画也是旁敲则击,笔墨简洁,粗线 条式的勾勒,以细节丰满形象。最终,父亲如水墨画般渐次 清晰明朗,跃然纸上。诗人对马坊的爱,对父母的爱是深沉 的,深沉到无以言说;也是具体的,具体到可感可触。如果 说母亲是马坊的一个不回头的女人,一块土布,一只药锅, 一把木梳,一团棉花,父亲的形象就从马坊那不言的羊群、 静默的石头、卑微的草叶、暗夜里的马灯、穷人的屋檐和灵 性的狼等意象中栩栩而生。只是因了父母亲,那些乡村物事 才活了起来,让人铭记。
在马灯一章中,马灯作为正面描写的对象被反复叙述, 处在明亮的一面,父亲退缩在马灯之后,处于黑暗之中,但 父亲善良、淳朴的髙大形象依然让我们难以忘怀。在那样 的年月里,马灯就是乡村的眼睛。”“比如谁家的孩子发高 烧了,家里人用尽许多土办法,烧还是降不下来。看着孩子 烧得干裂的嘴唇,父亲一抬手,取下挂在墙上的马灯,提着 它走出头门,向大队医疗站跑去,直到领着赤脚医生回来。 在这个为孩子退烧的过程中,马灯作为物件,一直是事件的 参与者。它用一道像我们的日子一样贫穷的灯火,照亮着这 个夜晚的许多细节:孩子的面孔。母亲的怀抱。父亲的脚步。 医生的针管。还有村庄浓缩在夜色里的天空和道路。在某一 瞬间,马灯照亮了孩子的喉咙。那也是乡村的喉咙。”
从草叶写到草绳,“我的父亲,是一个搓了一生草绳的 人,” 一村的豳草,几乎都让我的父亲割完了,一村人都用 过我家的草绳。‘写到这里,身上突然因草绳而冷了起来。” 因为父亲经常被批斗,“记得最恐怖的一次,是在我家庄背 后的水利工地上,在玉米秆搭成的工棚里,彦龙召集一村人 开斗争会。民兵队长狗牛,一直背着枪站在我父亲的身边。 我和我小学的同学们,一脸茫然地坐在台子下。我不敢看父 亲,但偷着看狗牛,我怕他像捆四类分子一样,突然上去捆 我的父亲。好在他那天没有捆。我想如果他捆了,那条捆在 身上的草绳,说不定就是父亲自己搓的? ”读到此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