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先农坛明清先农祭祀文化比较研究初探
董绍鹏、潘奇燕
摘要北京先农坛是中国古代祭农文化的最高代表、最高物质载体。中国封建社会重农祭农活动发
展的顶峰时期足明清两代,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祀典,明清两代各自制定一套相关的祭祀礼仪
和周密完备的活动程序,以体现祭祀活动的隆重和严肃。本文试图通过梳理明清两代祭农及躬耕仪
礼、乐、舞、规制、仪程等,从繁复的记载中了解古代天子祭祀先农、躬耕糟田的价值取向,通过
对比明清两代的异同点,探讨研究先农坛作为中国古代重农固本思想载体而传承的先农祭祀文化。
同时,也为今后北京先农坛恢复先农祭祀活动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奠定必要的基础,成为参照依据。
关键词北京先农坛明朝清朝祭祀先农比较研究皇帝祭先农礼仪程皇帝亲耕礼皇帝
祭先农乐制、乐章皇帝祭先农仪仗
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北京城,在它的南城中轴线的右侧,坐落着一处明清两代
皇家祭祀坛庙——先农坛,他与闻名遐迩的天坛(明清祈谷坛及圜丘坛)隔路东西相望,
不仅是北京旧城中轴线两侧的重要人文景观之一,更是中国古代祭农文化的最高代表。
明代万历四年(1576年)之前,先农坛称山川坛。北京山川坛的规制“悉仿南京旧制。
这是因为“靖难之变”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于永乐十五年(1417年)六月开始郊庙
的建设工程,永乐十八年(1420年)山川坛建成,为了表示其传承的正统性,于是将南
京山川坛“克隆’’至北京。至改称先农坛之前,添建了神仓、斋宫、天神地祗坛等建筑;
到清乾隆二十年后,北京先农坛的布局得以最终确定,并延袭至今。史料说:先农坛缭以
坛垣,周回六里,有太岁坛正殿七问,东北为神仓;东南具服殿,殿前为观耕台,台南是
耩田;西为神厨,再西有宰牲亭及山川井。在这组价值连城的古建筑群里,明、清两代皇
帝曾举行过无数次规模空前、声势弘大的祭祀先农神、躬耕藉田仪式,成为中国祭农文化
神圣的庙堂。
文化传统及其相关信仰,是任何民族得以繁衍生存的传承之本。据有五千年悠久文
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以农耕文化信仰作为传承之根的。北京先农坛,是以国家
名义对华夏农耕文化信仰的最高代表——先农炎帝神农氏进行祭祀活动的典礼仪式场
所。作为明清两代皇帝祭农躬耕并祈祷春播秋收丰衣足食、社稷永固国泰民安的先农坛,
有着十分高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我国封建社会重农祭农活动发展的顶峰时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农躬耕作为关系国
计民生的国家祀典,明清两代各自制定一套相关的祭祀礼仪和周密完备的活动程序(仪
规),以体现祭祀活动的隆重和严肃。本文试图通过梳理明清两代祭农及躬耕仪礼、乐、
舞、规制、仪程等,从繁复的记载中了解古代天子祭祀先农、躬耕耢田的价值取向,通
作者简介董绍鹏:男,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陈列保管部主任,副研究馆员,常年从事北京先农坛历
史文化内涵诸方面、北京四合院建筑类文物及博物馆学研究;潘奇燕:古代建筑博物馆陈列保管部,
馆员。
217
过对比明清两代的异同点,探讨研究先农坛作为中国古代重农固本思想载体而传承的先
农祭祀文化。同时,也为今后先农坛恢复先农祭祀活动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奠定必要的
基础,成为参照依据。
一. 明清两代皇帝祭先农礼仪程的比较
作为明代官方典章制度规范的《明会典》,及《大明集礼》,是我们还原明代天子祭
先农仪程的主要依据。通过这两部书籍,我们归纳出明代皇帝祭先农仪程(嘉靖帝仪程):
1、 日期:择仲春吉日(农历三月的吉日)
2、前二日,设皇帝大次于外堪东门外,省牲位于内】;袁东门外。有司扫除先农坛上
下及洒扫斋舍、馔室、神厨。将先农神座安于坛上,南面,将后稷神座安于坛上,西面。
乐悬于坛下之南
3、 前一日,皇帝穿皮弁服,车驾护皇帝到大次,导驾官同太常卿一同引导皇帝到
省牲位,执事者牵牲自东出,西过御前,皇帝看过后,执事者将牺牲牵至神厨
4、祭日清晨,太常少卿率执事者将祭品陈放于祭器中,先农神位于坛上神座,设
后稷神牌配位,乐生、舞生各就各位,太常卿奏请皇帝,皇帝服衮冕在导驾官同太常卿
的恭引下,自南门来到拜位,北向立。文武陪祀官立于乐悬之南
5、迎神,典仪唱:瘗毛血,迎神,协律郎举麾,乐奏《永和之曲》,皇帝行礼,之
后皇太子及百官行礼,乐止
6、 奠帛,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到盥洗位,唱到:今晨奉祭,加其清洁,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