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精编优化作业(人教版必修2).docVIP

高中历史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精编优化作业(人教版必修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新资料推荐………………………………………………… PAGE PAGE 1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选择题 1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 876枚。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 ①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 ②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 ③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 ④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从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北方的燕国与韩、赵、魏等国贸易往来频繁,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出土燕国货币说明北方游牧地区与燕国有贸易往来。而战国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诸多的商业中心。 答案:A 2唐代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该诗反映出唐代(  ) ①商品经济十分繁荣 ②在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兴起了许多集市 ③河运和海运都得到发展 ④政府对商业交换活动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诗的内容并没有涉及政府对商业活动的严格控制。因此,④的叙述与题目提供的材料不符。 答案:A 3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  )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西家”进行缫丝生产,然后把丝卖掉换取谷子,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已经有了较大发展。 答案:A 4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 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解析:宋代都城很多地方都有出售凉食和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充分说明宋代城市的商业功能进一步增强。 答案:D 5(2012·江苏单科)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下图场景的是(  ) 《清明上河图》(局部) 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 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解析:《清明上河图》创作于北宋,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的商业繁盛景象。西汉时期设九市,市坊之间有严格界限,至宋代,市坊界限已被打破,故排除A项;草市是指乡村和城郊集市,故排除B项;题干没有反映夜市,排除C项。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答案选D项。 答案:D 6辛弃疾说:“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 A.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 B.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源 C.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 D.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 解析:辛弃疾认为北方“养生之具不求于人”,这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贫富差距不大,从中无法得出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排除A项。南方“多末作以病农”“兼并之患兴”,这是贫富差距产生的原因但并非根源,排除B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出北方比南方更稳定,排除D项。“末”指工商业,南方“多末作”,说明南方商品经济发达。 答案:C 7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  ) A.汉朝的丝绸之路 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C.明朝的朝贡贸易 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 解析:明朝的对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答案:C 8清朝曾规定:第一,严禁火药、铁器外销。第二,夷商到岸必须起卸武器。第三,不准夷商购买中国书籍、学习中国语言文字。这些规定不能反映清政府(  ) A.限制对外贸易 B.对西方持防范态度 C.禁止对外贸易 D.以天朝上国自居 解析:清政府在对外贸易方面实行严格限制的措施,但没有“禁止对外贸易”。所以选C项。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时期自由买卖的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大量农民因土地兼并失去本业或不胜地主商人的剥削,自愿放弃本业(农业),转向工商业求生计。所谓“从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 “耕田之利十倍,珠玉(经商)之利百倍”。周(东周)人风俗,不爱做官吏,专心做工商……鲁国人喜欢儒学,后来风俗改变,经商谋利比周人更迫切……到战国末年,大商人(指吕不韦)终于参加了秦国的政权。 材料二 战国时期富商大贾……成为社会上最活跃的一种人。孟子主张对商业什一而税,去关市之征。他的主张没有一个国君采用……大商贾所使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hui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