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解析: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第二次测量时,太阳直射赤道且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应是春分日。 答案:(2)A 命题角度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2018·安徽安庆模拟)我国某小区阳台统一安装上下伸缩式晾衣架。读图,回答(1)~(2)题: (1)与武汉相比较,北京正午时悬挂晾衣架的绳索长度( ) A.冬季长,夏季短 B.冬季长,夏季长 C.冬季短,夏季长 D.冬季短,夏季短 解析:第(1)题,正午太阳高度越大,为保证衣服接受更多光照,悬挂晾衣架的绳索就越长。与武汉相比较,北京纬度高,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都小,正午时悬挂晾衣架的绳索长度都较短,D对。 答案:(1)D (2)北京与武汉相比较,正午时冬夏绳索长度伸缩变化的幅度( ) A.北京大于武汉 B.北京小于武汉 C.北京等于武汉 D.无法比较 解析:第(2)题,北京和武汉的冬夏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都是46°52′。而北京冬夏正午太阳高度都小于武汉,绳索是可以收起的,收起时长度为0,北京与武汉相比较,北京正午时冬夏绳索长度伸缩变化的幅度小于武汉。 答案:(2)B 二十四节气的判读和应用 图示 微专题 强化技能·素养提升 简介 二十四节气(The 24 Solar Terms)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始于立春,终于大寒。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的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二十四节气又分为12个中气和12个节气,一一相通。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在公历中它们的日期是基本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在6日,中气在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中气在23日,二者前后相差不超过1~2日 意义 二十四节气作为一种用来指导农事和农业耕种的补充历法应运而生,由于历史上中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二十四节气也就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 二十 四节 气的 日期 推断 一年约365天,24个节气,故每个节气约15天,根据已熟悉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日期,可以推断其他节气的日期,如芒种是在夏至(6月22日前后)之前的一个节气,故约为6月7日;清明是位于春分(3月21日前后)之后的一个节气,故约为4月5日;大寒是位于冬至(12月22日前后)之后的第二个节气,故相差约一个月,约为1月21日 二十四节气与 昼夜长短和正 午太阳高度 结合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可知,黄河流域夏至日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①关于夏至或冬至对称的节气,昼夜长短相同,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日出日落方位相同,如图示中小暑与芒种、立夏与立秋、小雪与大寒、寒露与惊蛰等。 ②关于春分或秋分对称的节气,昼夜长短相反,直射点纬度数相同,但直射半球不同,如惊蛰与清明、立春与立夏、处暑与霜降等 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诗歌 雨水—(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惊蛰—(唐·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大暑—(唐·杜甫)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白露—(唐·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唐·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经·兼葭)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霜降—(唐·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冬至—(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大雪—(北宋·陆游)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小寒—(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提升训练】 (2018·山东济南模拟)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我国农牧业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下图为二十四节气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农事活动中的谚语与“惊蛰”这一节气相吻合的是( ) A.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B.麦熟一晌,虎口夺粮 C.东风不倒,雨下不小 D.有霜有霜,晚稻受伤 解题思路:第(1)题,读图可知,“惊蛰”位于春分之前,因此对应的是春雷响,农夫闲转忙。麦熟一晌,虎口夺粮对应的节气应该是小麦成熟的季节,节气为芒种。东风不倒,雨下不小,体现的是夏至降水的特点;有霜有霜,晚稻受伤体现的是霜降前的寒露,即霜来得早,导致晚稻来不及收割,遭受冻害。 答案:(1)A (2)有关济南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寒露的夜较清明的昼短 B.小寒较大寒日出时刻早 C.立春与立冬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D.夏半年与冬半年时间长度一样 解题思路:第(2)题,根据“关于二至日对称的节气,昼夜长短相同”原理推出,寒露和惊蛰关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历史6.19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精编每课一练(人教版历史必修二).doc
- 高中历史6.19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精编同步精练](人教版必修二).doc
- 高中历史7.20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精编每课一练(人教版历史必修二).doc
- 高中历史7.20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精编同步精练](人教版必修二).doc
- 高中历史7.20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精编每课一练(人教版必修2).doc
- 高中历史7.20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精编课时训练(人教版必修2).doc
- 高中历史7.21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精编同步精练](人教版必修二).doc
- 高中历史7.21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精编每课一练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doc
- 高中历史8.2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精编同步精练](人教版必修二).doc
- 高中历史8.2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精编每课一练(人教版必修2).doc
- 总复习二轮地理精编课件第一篇专题重难突破:专题七农业.ppt
- 总复习二轮地理精编课件第一篇专题重难突破:专题三水体运动规律.ppt
- 总复习二轮地理精编课件第一篇专题重难突破:专题五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ppt
- 总复习二轮地理精编课件第一篇专题重难突破:专题九交通运输.ppt
- 总复习二轮地理精编课件第一篇专题重难突破: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ppt
- 总复习二轮地理精编课件第一篇专题重难突破:专题十二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ppt
- 总复习二轮地理精编课件第一篇专题重难突破:专题六人口与城市.ppt
- 总复习二轮地理精编课件第一篇专题重难突破:专题十一区域生态建设与区域资源开发.ppt
- 总复习二轮地理精编课件第一篇专题重难突破:专题十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及地理信息技术.ppt
- 总复习二轮地理精编课件第一篇专题重难突破:专题八工业.ppt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