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邮研究生导师介绍.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发堂,男,校聘二级教授,研究员,生于1965年5月,1988年7月毕业于吉林大学数学专业,1999年7月获北京邮电大学应用数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校级科研项目两项,在与41所合作的国家重大专项《TD-LTE??TTCN扩展测试集仪表(无线资源管理)》项目中,为联合单位项目负责人,在与41所合作的国家重大专项《TD-LTE无线综合测试仪表开发》及《TD-LTE射频一致性测试仪表》中,在校方排名第二,全面负责物理算法仿真及相关研究工作。作为技术骨干先后参与了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终端的研发与产业化、TD-SCDMA手机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TD-SCDMA终端核心芯片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和TD/GSM双模项目的研究等多个科研项目的研发。荣获了2004年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年重庆市技术发明一等奖、200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荣誉等多项荣誉。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在国内重要刊物、核心期刊以及一般公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15篇被EI收录。申请了18项发明专利,有6项为第一发明人,有7项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授权。撰写专著《 移动通信接收机设计理论与实现》一本。电子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浙江大学学报、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等审稿人。 陈前斌,重庆邮电大学二级教授,重庆市高等学校“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两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006年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1988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获信息电子学专业理学学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重庆邮电学院获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工学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获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研究包括多用户信息理论、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关键技术、网络体系架构、多媒体通信系统等,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华为高校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SCI、EI检索收录论文80余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软件成果登记2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陈善学,男,1966-,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电子协会会员,IEICE会员。1986、2002年分别于重庆邮电学无线电工程系和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获得学士、硕士学位,2009年于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在重庆邮电大学通信学院从事通信理论的研究和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兴趣:数字图象信号处理,遥测信号处理,信源编码。 论文: [1] S.X. Chen and F.W. Li, Fast codebook design of vector quantisation, Electronics Letters, 2012, 48(15):921-922 [2] S.X. Chen and F.W. Li,Initial codebook method of vector quantisation in Hadamard domain,Electronics Letters, 2010, 46(9):630-631 [3] S.X. Chen and F.W. Li, Fast encoding method for vector quantisation of images using subvector characteristics and Hadamard transform, IET Image Process., 2011, 5(1):18-24 [4] S.X. Chen, F.W. Li, W.L. Zhu, Fast Searching Algorithm for Vector Quantization Based on Features of Vector and Subvector, IET Image processing,2008,2(6):275-285 [5] S.X. Chen, F.W. Li, W.L. Zhu, T.Q. Zhang, Fast Searching Algorithm for Vector Quantization Based on Subvector Technique, IEICE Trans. INF. SYST., 2008, E91-D(7): 2035-2040 [6] S.X. Chen, F.W. Li, W.L. Zhu, T.Q. Zhang, Initial Codebook Algorithm of Vector Quantizaton, IEICE Trans. INF. SYST

文档评论(0)

wx1711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