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第6章.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一、古代建筑的发展历史(一般掌握) 二、古代建筑的基本构件(重点掌握)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 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原始社会至汉代 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 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成熟时期——隋唐时期 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大转变时期——宋朝 中国古建筑体系的最后一个高峰时期——明清时期 二、古代建筑的造型及基本构件(重点掌握) 古代建筑的三个类型:殿式、大式和小式 基本构件: 台基 木头圆柱 开间 梁 斗拱 彩画 屋顶 台基 由于中国古代建筑材料——木材的易燃、易腐的特点及长短、粗细的局限,所以单体建筑不像希腊式、哥特式等西方砖石建筑那样高大雄伟。 中国古代建筑工匠们为了弥补这一不足,除了在单体建筑下面建立高出地面的基座外,还用建筑群来衬托建筑的体量和气势。 随着佛教传入我国,须弥座做为基座也开始出现,明清达到鼎盛。 带团时可请游客对建筑拍两张不同的照片。 为了使基座不平板呆滞,往往在基座上雕有石刻花纹,上边是栏杆和台阶,栏杆刻龙纹、云纹的多见于皇家建筑,如故宫、天坛、颐和园等。 栏杆的大量出现也为文人增添了凭借。 清式须弥座 上下凸出的部分称为“枋”,也叫做“叠涩”;中间窄的部分称为“束腰”;枋到束腰过渡的部分称为“枭混”。 须弥座纹饰 故宫中和殿台基 开间 太和殿 榫卯结构可以承受相当的压力和拉力,“墙倒屋不倒”的特点。 太和殿 斗拱 故宫交泰殿外檐额枋上的龙凤和玺彩画 故宫太和门东崇搂梁枋龙草和玺彩画 慈禧定东陵梁架金龙和玺彩画 屋顶 重檐庑殿顶 歇山顶 歇山顶:外形可以说是庑殿顶的下半部和悬山顶的上部的组合。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共九脊组成,故亦称九脊殿。 其他屋顶 教材122页 为什么要用这些屋顶,因为中国古代建筑墙体用泥土夯成或用土垒成。 为了墙体不被雨水冲刷,工匠们发明了大屋顶,四檐向外探出。但是又挡住了阳光,而且与木架结构不协调,因此发明了斗拱,屋顶与飞檐结合显得建筑庄严华美。 宋代以后砖瓦开始大量使用,屋檐的装饰性越来越强。 硬山顶是双坡屋顶形式之一,大致上与悬山顶相雷同。区别在于悬山顶屋檐挑出山墙外,而硬山顶的屋檐与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出屋面。 风火山墙 戗兽 教材P123 三、古代建筑的主要特征 教材124页按6条掌握 古建筑的讲解 以院落为单位 雕梁画栋、翘角飞檐:石雕、木雕、砖雕、塑件。 厅堂多用匾联,如杜甫草堂的“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讲解要留有余味。 第二节 中国古代城市建筑与长城建筑 一、古代城市建筑 (一)古代城市的形成(一般掌握) (二)古代城市规划的特点(掌握) 1、按照一定的制度进行规划和设计 2、重视城市的选址 3、以方格网街道系统为主,区划整齐 4、采用中轴线对称的平面布局 5、重视水源的利用和城市的绿化 知识点: 七大古都:安阳、西安、洛阳、开封、 杭州、南京、北京 “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 ——《管子·乘马》 重视城市的选址 中国古代城市一般都重视城市的选址。建设城市一般要选择依山傍水的地形,以免受旱涝之害,节省开渠引水和筑堤防涝的费用。如中国著名古都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南京、北京等的选址,都经过周密的考虑。 以方格网街道系统为主,区划整齐 中国古代城市的道路网多为方格形,这种街道便于交通,街坊内便于布置建筑。 采用中轴线对称的平面布局 中国古代城市采用中轴线对称的平面布局。中国古代城市以宫殿、衙署或钟楼等公共建筑为中心采用中轴线的规划布局,反映了统治阶级严格的等级观念和秩序感。 重视水源的利用和城市的绿化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重视水源的利用和城市的绿化。 如元大都自玉泉山引水入城,注入太液池,为金水河,此河提供皇宫用水;开凿通惠河使江南货物粮船直达什刹海码头。 城防建筑 现存古城简介 明南京(原称应天府)城墙 明西安府城墙 平遥古城 宁远古城 明南京(应天府)城墙 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至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 原建宫

文档评论(0)

sunny13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