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沈周文人山水画与汪野亭山水瓷板画异同张丽娜着.PDF

析沈周文人山水画与汪野亭山水瓷板画异同张丽娜着.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 年第 5 期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No.5.2014 第30 卷(153 期) JOURNAL OF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Vol.30 No.153 汪野亭作为近现代瓷绘艺术发展进程中革故鼎新的大师级人物,其成功的重要原 因在于他对前辈大师创作理念及其审美精神的不懈学习与汲取。魏晋六朝之气韵生动,宋元山水 画之俊逸,明代沈周之豪放,董其昌之以书入画,清代王石谷之清丽厚实,石涛之萧散狂放等等, 均能入其彀中而赏其风格,悟其意境,师其技法,从而在博采众长之中自出机杼。本期开始将主 要研讨汪氏创作理念及其技法对前辈大师的继承与创新,力图由此厘定汪氏瓷板画创作师古而自 新的艺术历程。 析沈周文人山水画与汪野亭山水瓷板画异同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 :结合汪野亭与沈周的个人经历和心理历程,从创作风格、创作题材两方面比较沈周文 人山水画和汪野亭山水瓷板画之间的异同,探寻沈周的创作对汪野亭的影响,以及汪野亭自身作品 独有的特色,以期进一步认识汪野亭的瓷板画创作。 :沈周;汪野亭;师古与求己;创作风格;创作题材 J211 A 1009-8135(2014)05-0064-05 DOI:10.13743/j.cnki.issn.1009-8135.2014.05.015 当代美术评论家陈传席曾精炼地概括了每一位艺术大师一生的经历,先“神于好”,再“精于勤”,最 后“成于悟”。每个艺术家的创作之路都从仰慕前辈的优秀作品开始,但只停留在神往阶段而不付诸行动的 话一辈子都只是一个空想家;心中有了目标就朝它前进,以勤补拙,慢慢完善自己向先贤靠近;当技艺积 累到一定程度时,能否化蛹成蝶就在于最后一步——悟,这需要艺术家本身的天资禀赋和人生机缘。用马 克思辩证主义哲学来阐释这段“成艺”的历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神于好”和“精于勤” 是量的积累,它们如木之本、水之源;“悟”是由量变向质变飞跃的临界点,越过了它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 一片天地。 中国传统文化璀璨辉煌,绘画艺术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每个时代绘画领域都不乏能人异士引领潮流,身为“珠山八友”之一的民国画家汪野亭就是这样的英才, 他变革了墨彩山水,在陶瓷绘画中完美再现了中国画青绿山水的用笔设色,将中国绘画风骨与陶瓷工艺融 为一体,开创出“汪派山水瓷画”的新格局。他的成就是师古与求己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明代画家沈周在 其整个艺术创作的师古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沈周(1427—1509 年),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世代隐居吴门。明 代画坛人才辈出,“明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却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沈周正是“明 四家”的灵魂领袖。沈周开创了吴门画派,将宋院体与明浙派的硬度和力感融入元人的含蓄笔意,兼以吴 2014-05-10 张丽娜(1991-),女,江西南昌人,华中师范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文艺学。 -64-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镇墨色形成了磅礴而苍润、质朴而宏阔、平淡而悠 水之势。沈周晚期的画作墨与色、虚与实的交融互 远的“粗沈”风貌。他的学生文征明称赞他的作品 渗已至神境,画作整体清新淡雅而又不至于寡淡无 为“风流文物,照映一时。百年来东南文物之盛, 味。汪野亭早年学习时就已醉心于“粗沈”之用笔 [1]24 老辣干练,着墨之氤氲淋漓,设色之清淡雅丽,决 盖莫有过之者。” 本文将结合二人的个人经历和 心理历程比较沈周文人山水画和汪野亭山水瓷板画 意将其运用于自己瓷板画创作中。 之间的异同。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