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天文融入自然與科技領域課程教案
1.教學主題:影子會說話~日晷製作
2.教學目標:
(一)能了解日晷的原理。
(二)動手製作出簡易的日晷。
(三)能知道日晷的使用方法。
(四)能透過實地觀測觀察出太陽的移動。
(五)能了解時間在日晷上形成的變化。
(六)能互相觀摩並且正確地使用日晷。
(七)能進行實際觀測並發表觀測結果。
3.教學內容:
(一)活動一:影子的秘密(時間:40分鐘)
1. 影子在哪裡
2. 影子形成的原因
3. 影子的長短和時間的關係
4. 踩影子遊戲
(二)活動二:計算時間的方法(時間:20分鐘)
1. 古代人用什麼方法來計時
2. 比較各種計時方法的優缺點
3. 不用鐘錶而能準確測量出時間的方法
(三)活動三:日晷的原理(時間:20分鐘)
1. 太陽照射形成影子
2. 太陽的仰角和影子的關係
3. 由影子的位置判斷現在時刻
4. 季節不同影子的位置也不相同
(四)活動四:簡易日晷的製造(時間:40分鐘)
1. 日晷可分成「陀螺型日晷」與「水平型日晷」
2. 老師指導、協助小朋友完成「簡易日晷儀製作」
(五)活動五:猜猜看現在幾點(時間:40分鐘)
1. 利用自製日晷儀至戶外進行實際觀測
2. 小朋友紀錄日影位置與長短
3. 小朋友說出紀錄結果
4.教學補給站
1. 日晷的原理:
??????? 日晷古代稱日晷儀,是依照日影測定時間的一種儀器。古代用日影測時的方法,是利用一塊白玉平版,在版中央豎一傾斜的銅柱,銅柱連接平版處為南,銅柱上端指向北。地球不停地轉動,陽光普照在大地,把銅柱漸次移動的影痕,刻在白玉平版上,就可以做為記時的標準了。
2. 簡易日晷儀製作
(1)材料及工具:厚紙板(卡紙),鐵絲(或竹纖)、量角器、圓規、筆、剪刀、膠水。
(2)作法:
(一) HYPERLINK .tw/student/894226.jpg 陀螺型日晷儀:利用竿影原理,隨太陽周日運行,竿影位置跟著變化。
1. 在厚紙板上繪一圓盤,在圓盤上將圓分成24等分,每一等分再分成三個小等分,則每一等分的角度為5度,代表20分鐘。如下圖:
2. 將鐵絲(或竹纖)穿過圓心,並與水平面夾24.5度角(即金門當地緯度),凸出圓盤外的鐵絲(或竹纖),以成影的長度適宜觀測來決定。
3. HYPERLINK .tw/study/t890402.GIF 設一底座(如下圖),以穩定日晷儀。
(二) HYPERLINK .tw/student/894225.jpg 水平型日晷儀:利用平面成影而隨時間變化之原理。
製作圭板:基本形狀為一直角三角形,其中一角為當地緯度。HYPERLINK .tw/study/t890403.GIF如下圖
2. 製作刻度盤:根據表一繪製如下圖之 HYPERLINK .tw/study/t890404.gif 刻度盤。並在刻度盤下方,繪製時刻修正表。
3. 將圭板垂直固定於刻度盤上十二時之位置即完成。
(3)測時:陀螺型日晷儀凸出之鐵絲(竹簽)指向正北方,水平型日晷儀之圭板指向正北方。
5.參考資料來源
(1)製作日晷儀 HYPERLINK .tw/study/t890400.htm .tw/study/t890400.htm
(2)國民中學童軍教育教師手冊第三冊,國立編譯館主編
HYPERLINK .tw/junior/scouting/tc_jr/209/sourcemain.htm#e4 .tw/junior/scouting/tc_jr/209/sourcemain.htm#e4
天文融入自然與科技領域課程教案學習單?
赤道式日晷
太陽的運動
日晷乃藉由太陽的照射,晷針的投影位置的變化來觀察時間的改變,達到計時的目的,因此,在製作日晷之前,需要先了解太陽運動的情形。
由於地球自轉,在地球上的人觀測到太陽(不動)沿著赤道或緯圈面做相對運動,且太陽直射地球赤道或緯圈面的緯度依季節(日期)變化。三月廿一日太陽直射地球赤道,稱「春分」,當天因為地球自轉,太陽沿著赤道做相對運動;之後太陽直射地球之緯圈逐漸北移;六月21日太陽直射緯圈的最北,稱「夏至」,當天沿著北回歸線做相對運動,六月22日開始回歸,故稱北回歸線;之後逐漸南回,九月23日又直射赤道,稱「秋分」;之後又漸漸南移,十二月22日直射緯圈面之最南,隔天起回歸,稱「南回歸線」,太陽的運動如此週而復始的在緯圈面移動。
太陽每天在相同的緯圈面上相對於地球運行,惟不同日期所繞行的緯圈面不相同。然而,不同緯圈面或赤道面均以地球的自轉軸(南北極的連線)自轉,因此,我們只要製作一個與地軸方向相吻合的平面,便能掌握太陽在此平面上均勻變化的運動,每小時移動十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