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喷泉实验教学的优化和探讨
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化学组 李敏
摘要:响应新课标的理念,通过教材中喷泉实验的分析,取其精华、弃之不足,通过两种方法对其进行改进,第一种方法在于氨气的喷泉实验的改进,更为简洁、节约;第二种在于对不同气体的喷泉实验随机应变,以二氧化氮为例,一个装置达到几种实验目的,达到更好的教学实验效果。
关键词:喷泉实验 改进 优化
氨气的喷泉实验在中学化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一个极富探索意义的实验。该实验是证明氨气常温常压下极易溶于水,且其水溶液呈碱性,原理是短时间内烧瓶内外产生较大压强差,而将烧杯内的水压入烧瓶形成美丽的喷泉,实验效果生动有趣,从而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喷泉实验,由于胶头滴管挤出的水量少,与氨气接触的面积小,溶解时间长,要使烧瓶内外产生较大压强差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1]。同时,针对喷泉实验学生常会提出相关问题,如喷泉的颜色由什么来决定?不易溶的气体是否也可以做喷泉实验?通过对氯化氢、氨气的性质的探讨,希望能模拟出更多的喷泉实验。[2]
对此,笔者课后查阅大量文献,通过对实验认真探讨,遵循实验的原理的基础上,总结出几种较为简洁、优化的喷泉实验装置。
Ⅰ 氨气的喷泉实验改进方法一
利用课本的实验装置,需事先收集氨气,不利于学生掌握氨气的制取,同时事先收集氨气可能会外逸,从而导致实验效果不好。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对氨气的喷泉实验进行了简化。
1.1实验仪器与试剂
大烧杯(或塑料瓶),铁架台,圆底烧瓶,尖嘴玻璃管,止水夹,多用途铁夹,橡皮塞(单孔),酒精灯,棉花;浓氨水,酚酞
1.2 实验装置图
1.3 实验原理
利用浓氨水受热易分解的性质,直接用圆底烧瓶作为
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待烧瓶未完全冷却,打开止水夹,由
于烧瓶温度较高,氨气膨胀且极易溶于水,从而形成压强差。
1.4 实验操作和现象
(1)取1mL的浓氨水于圆底烧瓶中,试管口塞好棉花。用多用铁夹固定在酒精灯上加热,待浓氨水快反应完时烧瓶口朝下,尽可能多得收集氨气。
(2)反应完全后,立即用带有尖嘴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稍稍冷却,待圆底烧瓶还有一定温度时固定在铁架台上,导管伸入滴有酚酞的水中,打开止水夹。可以看到,烧杯中是水迅速上升,形成美丽的喷泉。
1.5 实验优点
(1)把气体的发生、收集和性质的探究简洁得连成一体。无需先制备收集氨气,操作简单易于进行,成功率高。
(2)可节约时间和药品,整个实验3- 5 min 即可完成。药品用量极少,实验可向微型化方向发展。
Ⅱ 喷泉实验装置改进方法之二
喷泉实验通过鲜艳的颜色、有趣的现象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通常还会问:二氧化碳能做喷泉实验吗?二氧化氮呢?如何成功模拟喷泉实验?对此,下面以二氧化氮为例,以研究不同物质的性质,灵活改进装置。
2.1 实验仪器和装置
塑料瓶,铁架台,圆底烧瓶,尖嘴玻璃管,止水夹,橡皮塞(单孔),注射器;石蕊试液,一氧化氮气体。
2.2 实验装置图
① 收集了NO的圆底烧瓶
② 带有长针管的50 mL注射器
③ 塑料瓶
2.3 实验操作和现象
(1)用圆底烧瓶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收集前需将烧瓶内空气
抽尽),用带有尖嘴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塑料瓶中盛有滴加石蕊
试液的水,固定在铁架台上。
(2)用注射器抽取空气,从橡皮塞打入,可以看见瓶内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3)打开止水夹,将塑料瓶中的水挤少许进入烧瓶,形成压强差,引发喷泉。
2.4 实验优点
(1)装置简单,现象明显,喷泉实验前对于NO和NO2的物理性质进行有力的说明。
(2)用塑料瓶代替烧杯[1],即可免去胶头滴管引发实验、使用双孔橡皮塞,进一步简化装置。
(3)对于不同的气体,灵活改变装置以达到实验目的,强化了学生科学探索的意识。
2.5 注意事项
此反应注射器的大小可根据收集气体的多少来决定,针管是可扭动的金属长针管,否则需换双孔橡皮塞,用橡皮管连接注射器。
小结:
化学新课标强调以实验为主,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对喷泉实验改进的核心思想,在于简洁、节约,一装置多用途。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动手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 杨秀芬 喷泉实验的优化与改进
[2] 宁辉 氨气喷泉实验教学的改进和探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