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导论 傅治平著.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第一章 和谐社会 的千年演绎 和谐是天底下最珍贵 的价值 ,是人世 间最美 的状态 ,也是人类 几千年来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人类是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宇宙运动 的主体之一 。在社会 生活 中,每一个人 只是社会生活的一分子 ,社会生活的质量 、人在 社会 中的价值实现 ,既取决于人际之 间的和谐与人和社会环境 的和 谐 ,同时也取决于人与 自然 的和谐 。而 只有实现这几对关系 的和谐 统一 ,才 能构成一个人 的和谐人生 ,才 能进而构成一个和谐 的社 会 、一个和谐 的世界 。 和谐对人类 的生存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 的意义 。人类要让 自己 生存在一个和谐 的氛 围中,就必须处理好人类与环境 、个人与社会 各种文 明观念 以及各阶层 、种族之 间的矛盾关系 。特别是在现代社 会 中,科学技术飞跃发展 ,各种文 明相互碰撞 ,人类在享受科技带 来好处 的同时,也正经受着 因破坏 自然和生态带来 的灾难 ,面临着 不 同民族和不 同价值观念 的人群之 间相互斗争 、各种不 同的意识形 第 2 页 态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彼此对立等。只有实现这些方面的和谐 ,才能 真正实现人的自身的和谐。或者说,这些方面 的和谐发展,才是人 实现 自身和谐的大背景、大前提。而随着社会 的不断进步,一些矛 盾会变得越来越突 出起来 ,要解决这些矛盾 ,需要全社会协 同努 力,需要全人类协同努力。 一、和谐状态 的中外诠释 “和谐社会”是一个古已有之、东西横贯的发展理念。 在 中国古代,和谐社会就是一种理想的大同社会 。孔子所言的 “致 中和 ”、道 家 主 张 的“合 异 以为 同 ”、董仲 舒 宣 扬 的“天人 之 际, 合而为一”、张载的 “天人合一”等思想充分表 明,追求社会和谐 是中华 民族的理想。当代和合学创始人张立文教授通过对 中国传统 哲学 “天道 ”与 “人道 ”近百个范畴的系统梳理,认为和合思想从 一开始就深深地滋润在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及其生命智慧的源头活 水里。 和谐思想最早出现在 《国语》。《国语 郑语》记载,周幽王八 年,郑桓公与太史伯谈论 “兴衰之故”和 “死生之道 ”时,就首次 提出 “和”的概念 。史伯说: “虞幕能听协风,以成乐万物生者也。 夏 禹能单平水土,以品处庶类者也 。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 者也。周弃能播殖百谷蔬,以衣食民者也。” 意思就是 ,虞 、夏、 商、周各朝代之所 以能够成就与天地一样长久的赫赫功业,根本原 因就在于其统治者能够在天地和人事之间创造和合关系:虞幕能够 “听知 和风 ,因时顺 气 ,以成 育 万物 ,使 之 乐生 ”;夏 禹能够 熟悉 水 《国语 郑语》卷十六 , 《四部丛刊》初编本 。 第 3 页 性 ,因地 疏 导 ,“使 人 物 高 下 ,各 得 其 所 ”;商 契 能 够 了解 民情 ,因 伦施教,使百姓和睦,皆得保养;周弃能够播种百谷,繁育蔬菜, 让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史伯根据上古帝王的和合生意,断定周幽王必将衰败,而衰败 的原因就是周幽王 “去和取同”。他说: “夫和实生万物 ,同则不 继 。以他平他谓之和 ,故能丰长而物归之 。若 以同裨 同,尽乃弃 矣。故先王 以土与金、木、水、火杂 ,以成百物 。 , 他认为,以 不同的元素相配合,求得矛盾的均衡和统一,有利于治国。如果以 相 同的事物相凑合, “以同裨 同”,则有害于国家。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和合生意,最初萌发于先民的婚育 经验 。在 《国语 晋语》中晋国大夫司空季子与晋文公的一席话 , 讲明了这一道理: “异姓则异德,异德则 同类,异类虽近 ,男女相 及 ,以生 民也 。同姓则 同德 ,同德则 同心,同心则 同志 ,同志虽 远,男女不相及,畏黩敬也 。黩则生怨 ,怨乱毓灾 ,灾毓灭姓 ,是 故娶妻避其 同姓 ,畏其乱灾也 。故异德合姓 ,同德合义 。义 以导

文档评论(0)

chany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