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周庆云对古琴文献的搜集与整理-中国古琴图书馆.PDF

周庆云对古琴文献的搜集与整理-中国古琴图书馆.PDF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2 年第 1 期 ( ) THE NEW VOICE OF YUE—FU The Academic Periodical of 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 世纪琴学研究》中的一个章节。项目编号:07JJD760089 周庆云对古琴文献的搜集与整理 [ ] 傅暮蓉1 [ 内 容 提 要] 20 世纪,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三次巨变,经历了历史中社会最动荡、文化碰撞最 激烈、变迁现象最丰富的三个阶段。古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在这个动荡 和面幻莫测的社会环境中,经受了衰落、复兴、弘扬的考验。在这种形势下,20 世纪初许多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传统音乐、古琴音乐的人士纷纷响应,以自己的 实际行动复兴古琴。周庆云一生主要致力于琴学文献的整理和收集,其所整理 的《琴书存目》、《琴书别录》、《琴操存目》等对中国20 世纪琴学发展起到了深远 的影响。 [关 键 词] 古琴/周庆云/古琴文献搜集与整理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36 (2012)0 1-0154- 16 任何一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都与其历史中相关的史料有着重要的关系,据此,每个国家探究自己文明的根源和脉络是提 高自身的一面镜子;整理传承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更是每个国家弘扬自己民族传统的根本,中国就是这样的一个民族。中国自 周朝起,就有收集民间歌曲进行整理、修改运用的制度。对于文献的整理始于春秋时期鲁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前551~前 479),他总结、整理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艺,为我们保存了珍贵的文化遗产。汉代刘向(前77~前6)整理编 撰了《汉书·艺文志》,其体例是依据所记述的人或事对古琴进行了收集、整理。自此,古琴文献的整理基本按照正史、经籍、礼 记、乐志、类书的方式记载,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直至宋代朱长文(1038~ 1095)打破了这一惯例,撰写了历史上第一部关 于古琴的专著《琴史》。这部专著分6 卷,记叙了先秦到宋初156 个琴人以及与之相关的人物。其围绕琴德诸项事例,采用史 书列传的方式,同时加入自己的见解。除此之外,自明代起,文人士大夫开始刊行琴谱。值得关注的是几乎每一位琴人都会依 据自己的观点对传统曲目进行选择、增删,并在琴谱中收录历代琴论、琴书。但总的来看,古琴文献的资料始终未能形成系统性。 历史的脚步跨入了20 世纪,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三次巨变,经历了历史中社会最动荡、文化碰撞最激烈、变迁现象最丰富 的三个阶段。古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在这个动荡和面幻莫测的社会环境中,经受了衰落、复兴、弘扬的考验。其文献、 资料整理有三次突出的成就。 1900~ 1934 ,以周庆云为代表的个人行为。 1935~ 1949,以査阜西、彭祉卿、张子谦为代表的今虞琴社琴人团体行为。 1949~ 1966,以査阜西主持下的北京古琴研究会,新中国政府支持下的行为。 以下本文就周庆云对古琴文献资料整理工作进行概述,从中可以管窥20 世纪初作为“士”文化象征的传统琴人是如何继 承传统、振兴古琴的。 [ ] 1 作者简介:傅暮蓉(1966~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博士后。 傅暮蓉:周庆云对古琴文献的搜集与整理 155 “五四”运动后,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文化,用西方的文化批评中国的传统文化。古琴作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