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清市龙江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对联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docVIP

福建省福清市龙江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对联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浅谈对联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形式是我国流传千年的民族风俗文化,它兴起于五代时蜀主孟昶在桃符上的题词,他写道“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一副对联。对联运用广泛,从庙堂宫院到茅屋小店,从名胜古迹到野经荒滩,三教九流,文人墨客,村夫野老,无不知晓。对联就其表现手法来说,真有点五花八门,各有千秋,各呈异彩:有的是借物设譬,有的潜意双关,有的是嵌字拆字,有的是连环迭韵,有的是复字迭字等等,艺术手法多样,题材丰富,色彩缤纷,令人目不暇接。岁月悠悠,时至今日,一些益智文娱节目乃至春节联欢晚会,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在当今的中高考中,时不时就有一些省市以对联为考题来考查学生。如2007年福州市中考试题之一:下面是福州市“城市名片”对联,在下联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上联:商贸繁荣,两塔擎天光禹城; 下联:□□□□,三山载福毓榕城。 A.人杰地灵 B.四季如春 C.人文鼎盛 C.海西明珠 名胜古迹对联往往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现今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本也有关于“对联常识”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穿插一些对联的知识也是必要地。用对联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去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点燃智慧的火花,确属一种好方法。 在对联的教学以及训练中,方法不外乎是:或直接告诉学生一些广为流传的名联,或对句,或课文前后联系,学科渗透等。下面列举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对联,在教学中不妨试一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少年时,在私塾读书,一天上“对课”,寿镜吾先生给学生们出了个题,叫做:独脚兽。鲁迅经过一番思考,根据《尔雅》一书对道:比目鱼。独不是数,但有单的意思,“比”也不是数,却又双的意思,可见是用了心思对出来。 《春》: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 《马》:1.好马不备双鞍,忠臣不事二主。2.路遥知马力,事久知人心 《华南虎》: 1.龙游浅水遭虾对,虎落平阳被犬欺。 2.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 《苏州园林》: 1.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2.饮龙井茶,品江南丝竹;登虎丘塔,论天下园林。(猜省名) 《我的叔叔于勒》: 1.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2.三哥发财不忘弟,弟弟当官却忘哥。 《狼》、《山市》,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年轻时就有文名,但屡试都落第,到71岁才成为贡生。他曾以此联自勉: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故居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口技》:千种声惊宾客,百样戏演人生。 《桃花源记》:桃源胜境传千古,魏晋奇才颂万年。 《陋室铭》:西汉文章两司马,南阳经济一卧龙。 《爱莲说》:一尘不染泥中藕,两袖清风水中花。 《马说》:无才难做千里马,有志才成万里驹。 《孟子二章》: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一生“刚正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对联能激发课题气氛,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在《大雁归来》中,我们知道,大雁也叫鸿雁,教学中,可给出拆字的上联:鸿是江边鸟,说不定学生还能对出下联:蚕为天下虫。 对联能进行课文之间的联系,上联出句:小石潭凄寒幽静,联系《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示例:1.琅琊山蔚然深秀, 2.岳阳楼壮美雄奇。或出示上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学生对下联,示例:1.范仲淹以天下为忧。2.范仲淹先天下而忧。 对联能拓展课堂内容,达到学科渗透。读《岳阳楼记》,赏“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可以让学生在欣赏对联之后写出省名。 对联能易化课堂内容,增加学习知识。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有“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一语,“加冠”指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表示已成年。后人常用“冠”表示年二十。若引进“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在极高的兴味中懂得“花甲”“古稀”“岁月”“春秋”在文中的含义,而且还能引导他们进一步了解“十五”“二十”“三十”“四十”“五十”等年龄段的特称。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鉴赏朱德所撰的杜甫草堂联“草堂传后世,诗圣著千秋。”也可出示上联:杜子美居茅屋胸怀天下寒士,让学生联系《桃花源记》对下联。示例:陶渊明淡泊名利饱览五车诗书。讲郦道元的《三峡》,引进“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两岸如剑立,一江似布悬”,能助你领略三峡的壮伟。“板凳要坐一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能助你在作文讲评中给学生敲敲警钟。 在各类文学样式中,论高雅莫过诗,然而对联为诗中诗,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在教学中何乐而不用呢?

文档评论(0)

yb_10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