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冊 長條圖
李源順整理
【數學知識】
統計是一種根據數學理論發展出來的知識系統。當自然現象中的資料過多或者數據過大時,我們便不容易一眼看出它的本質意義,此時我們可以透過現象中數據的收集、整理所收集的資料、將資料以另一種更能溝通的方式呈現,進而讓我們了解現象本質的意義,甚至可以從所收集到的有限資料推論未被收集資料的情形。因此統計方法大致包含四項重要步驟:
收集資料:凡透過活動,例如調查、訪問、實驗、測試、競賽等方式,所獲得的大量數值,稱為原始數據,通常我們從原始數據不易看出資料的內涵。
整理資料:將原始數據整理、分類、歸納或重組,以形成較為清晰、有效的資訊。
呈現資料:經過處理的資枓,若用適當的方式呈現,便可以清楚的呈現資料內所隱函的訊息。一般而言,我們常用圖表來呈現,例如長條圖、折線圖、圓餅圖等。
解釋資料:經過統計圖表呈現的資訊,可以使閱讀者快速從圖表中了解隱含資訊的意義。(譚寧君,民83;朱建正,民86;NCTM,2000)
在統計圖表的學習方面MCTM(2000)除了強調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呈現之外,還強調形成問題,然後經由解答原來的問題。
在討論如用「長條圖」來表示資料的教學單元上,建立「長條圖」時要注意的事項有:
1. 繪圖時﹕
(1)長條圖的外圍由兩條線組成,一條為「類別線」,用來標示類別,另一條為「數線」,用來標示各個類別的數量。
(2)長條圓雖然可以直畫(數線直立於圖的左側)或橫畫(數線橫放於圖的底部),但是直晝是較常見的形式。
(3)「類別線」上一定要標示類別的名稱﹔繪圖時,「長條」一定要對準類別的名稱。
(4)數線上的數字一定要清楚標示。
2. 歸類時﹕
(1)歸類的結果要正確。為了正確的歸類,對於不能一次正確數完的資料,我們建議用「畫記」的方法記錄歸類的過程。劃記時可以先建立一個「畫記表」,然後用「畫斜線」「畫圈圈」或「寫正字」的方式在表中晝記。為了數數方便,畫斜線時不妨以「五畫一組」的方式進行﹔寫「正」字時,最好根據筆順,一畫一畫的畫記。
(2)根據資料的連續性,我們可以將資料分為兩種類型﹕不連績資料(或稱「類別資料」)和連續資料。「類別資料」之間沒有大小、高低、好壞等的分別﹔例如性別、居住區域、喜好的顏色等都是類別資料﹔而「長條圖」通常是表示「類別資料」分布情形最常用的統計方法。因為類別之問只有「同」與「不同」的差別,所以類別在「長條圖」中的安排並沒有一定的順序﹔例如,我們可以將統計資料中的西瓜和柳丁的位置互換,而不影響「長條圖」的清楚性。
「連續資料」之間通常有它的順序性,因此不能任意對調,同時資料也要進行一定組距的分類。例如,我們可以將身高從100到109公分定為第一組,110到119公分定為第二組,120到129公分定為第三組。此時各組資料不能任意對調。再者對於連續資料的圖表繪製,我們常稱表示數值的長條緊密的排在一起,而成為「直方圖」。如上圖所示
12
12
9
9
6
6
3
3
100~109 110~119 120~129
【教學建議】
對於統計圖表的呈現,我們應強調它的需求性,因此我們在建立統計圖時,建議先呈現一般圖表(例如台中縣市古蹟圖),當我們需要去了解圖表中的數量時(例如,鄉鎮的古蹟數量),我們發現數過幾個數量之後,就超過人腦的記憶量(例如,三、四個鄉鎮),因此我們需要建立統計表或統計圖。
對於長條圖的繪製,我們也建議可以從長條圖的需求性與實用性出發。例如,我們在統計班上同學喜歡那一種水果的人數時,同學依次拿出代表水果的圖卡依次疊到黑板排在已經畫好的橫線上,此時,若有三個人喜歡西瓜,當三張代表西瓜的圖卡疊齊以後就呈現出「長條」圖的樣子了。再者,當數量愈來愈多時,我們發現不容易數出或看出喜歡西瓜的人數到底有多少人,此時我們又察覺需要加上縱軸且標上人數的需求,以利我們容易得知喜歡西瓜的人數。
至於我們為什麼要製作統計圖表?它的需求在那裏?我們認為當一些數字大不易閱讀時(例如民國九十年間失業人口節節上升,失業人口不易閱讀),做成統計圖表可以讓我們一目瞭然。因為這些數據比較大,在初學統計圖表的繪製時,引起學生的學習干擾,所以我們不將它列入教材之中。但是有興趣的老師們可以在教學之前先秀出一份類似失業人口的大數字統計表,和它的統計圖,然後問學生他先看到什麼?那一種比容易閱讀,使學生了解統計圖的需求。或者老師們也可以在學生學會如何繪製長條圖之後,再從報章雜誌中引用一份統計表,再要求學生了解其中的內涵,讓同學察覺不易閱讀,引起製作統計圖的動機。
參考文獻
譚寧君(民83):統計圖表教材分析,國民小學數學科新課程概說(低年級),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習會。
朱建正(民86):從具體解題活動出發的國小統計教材設計的理念與實務,國民小學數學科新課程概說(中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