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茶道对儒家自然观的扬弃-中国社会科学网.PDF

论中国茶道对儒家自然观的扬弃-中国社会科学网.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 2月 Journalof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Beijing Feb.2016 第32卷 第 1期 (Soci~SciencesEdition) Vo1.32 No.1 哲学 科学学 论中国茶道对儒家 自然观的扬弃 李 萍 (中国人 民大学 哲学院,北京 100872) [摘要] 中国茶道肇始于唐代、成于宋代、盛于明代,中国茶道再现 了儒家 自然观中对天地之性和人之德 的关 注,远离了道家的隔世和释家的出世,突出了茶、人、道三者合一的追求。但中国茶道的理论总结仍然是不充分的,还 需要在多个方面予以提升。 [关键词] 中国茶道;儒家自然观;茶道基本理念 [中图分类号]B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89(2016)O1—0101—05 中国是世界上茶叶的主要生产国,也是最早种 社会结构和民族思维方式。儒家大师提供经典范本, 植、饮用茶叶的国家。在悠久的种茶、饮茶的历史过 构建出学说体系,无数的文人、官宦以至工匠、艺人加 程中,茶的物质性功能,如食用、药用、饮用等,均得到 以体会、贯彻和运用,将 “学”融人 “术”之中,就形成 了淋漓尽致的发掘,进一步铺陈开来,逐渐递进,出现 了各种中国化的生活方式、艺术形式、交往惯例、文化 了众多相关的文化活动,如茶事、茶艺、茶会等,其间 习俗等,对 “术”的精致化追求和思想性提升,就进入 大量僧人、文人、哲人不仅深度介入并加 以总结提炼, “道”的层面。以“道”命名的中国传统文化样式并不 茶道凸显,茶的精神性存在 日益 占据上风。国内的流 多见,目前为人们所知的只有茶道。茶原本为一世间 行观点认为,中国茶道的成形始于唐代陆羽,其代表 俗物或生活必备品,例如民间俗语说道,“开门七件 作 《茶经》是对中国茶道最早且最明确的总结性表 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国文人推崇的七件事 “琴棋 达,陆羽之后虽然人们的饮茶方式不断变化,但对茶 书画诗酒茶”。但茶却脱颖而出,成为了道的载体,这 道的理解大体相似。本文将以儒家 自然观为例,考察 是因为中国人在茶上赋予了精神元素,使茶成为了精 中国茶道的实质以及它与儒家思想的关联、所作的发 神性存在。 展或改造,对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做出评论。 由学入术进而上升为道 ,这是中国茶道的文化底 蕴所在。这个学的主体内容来 自儒家思想 ,尽管也部 分吸收了道家式的和佛教式的思想,但中国茶道的核 一 、 儒家 自然观的核心内容 心主要是儒学式的。中国茶道引入儒家 自然观解释 茶性、茶事、茶人,充分体现了儒家的基本价值追求。 中国儒家学说并非铁板一块,自先秦产生直至现 儒家 自然观的出发点是回答人与周遭环境的关 代式微,期间有许多更迭,本文所讲的儒家主要是以 系问题,其基本主张是将人置于天地之中,既看重人 孔孟董韩程朱为主线的正统体系,这一体系的自然观 的独特作用,提出 “人为万物之灵长”、“人定胜天”的 由孔孟提出,董仲舒做了发展,程朱做了细致化润色。 观点;又认为人 “仰天俯地”,透过天象、地理来思考 自隋唐建立起科举制,因人仕荐举均以精通儒学、熟 自身的恰当方式,“天”与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