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务工对内蒙古民族混居农村的影响北京大学社会学系.PDF

外出务工对内蒙古民族混居农村的影响北京大学社会学系.PDF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年)左右 20 景 龙 三 年 严令子 白(妻) 汉族与西域龟兹 阿斯塔那239 号墓《唐景龙三年(709)十 (709) 二月至景龙四年(710)正月西州高昌县处 分田亩案卷》,《吐文书》7 册,521 页。 注:《吐鲁番出土文书》简称《吐文书》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 【调查报告】 外出务工对内蒙古民族混居农村的影响1 ——内蒙古翁牛特旗26 村调查 马 戎 自20 世纪80 年代初期我国农村全面推行生产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以来,广大农村牧区的社 会与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使每户农民都有了长期享用使用权的耕地,可以 自由安排自己的劳动时间和进行自主经营。随后在城镇推行的体制改革使得政府放松了对人口流 动和就业的限制,改变了城镇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和就业体制,这又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就 业提供了新的机会。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农民工”也就成为了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特有现 象和学者媒体研究讨论的热点话题。 1989 年全国外出务工人员达到 3000 万人,1993 年达到 6200 万人,2004 年进一步达到 1.2 亿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 23.8% ,如果加上在本地乡镇、县城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我国农民工 总数大约为2 亿人(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2006 :4 )。一些学者根据2005 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 据计算,认为2005 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为 14735 万人(段成荣等,2008 :32 )。如此规模的跨城 乡劳动力大转移,必然彻底改变中国城市和农村的面貌,加速推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改变中国 城市和乡村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推动中国原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自从欧洲开始了工业化进程之后,与二三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现代劳动力和人口迁移已经成 为社会学和人口学的重要研究领域。特别是20 世纪60 年代后,随着欧洲经济复苏和全球化进程 的启动,人口迁移成为继生育研究、死亡研究之后的第三个人口学核心领域。按照人口迁移研究 的基本思路,在分析一个人、一个家庭或一个群体的迁移行为可能对社会带来的影响时,一般会 关注与迁移行为相关的三个方面(Thomas,1968:298-299 )。 第一个方面就是对“迁出地”的影响,其正面影响包括:(1)人口迁出会减少当地人口和劳 动力的数量,在原有自然资源(如耕地、草场等)和其他就业机会总额不变的条件下,减轻人口 对土地资源的压力和当地就业机会的竞争;(2 )如果迁出人员把在外劳动得到的收入转回留在迁 出地的亲属,将会增加当地人口的收入;(3 )如果外出人口携带在外务工的资金积蓄、劳动经营 经验和其他信息资源(如技术信息网络、商业营销网络等)回乡创业,将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F SO C 同时,大量年轻力壮的劳动力外流,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1)改变“迁出”社区的人口结 O I T O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