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公安系统培训之测谎技术.pptVIP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实际办案中如何运用测谎技术 历史与现状—历史回顾 一、自然发展探索 1、肉体摧残、神示与“诈术 2、朴素科学意识 历史与现状—历史回顾 二、谎言测试(Lie Detection) 1895年,意大利人朗布罗索(Cesare Lombroso) 1914年,奥地利人贝努西(Vittorio Benussi) 1915年,美国人马斯顿(William Marston) 1921年,美国人拉尔森(John Larson) 1938年,美国人基勒(Leonarde Keeler) 1947年,美国人里德(John Reid) 1910年时的设备器械 1918年美国Marston博士的工作照 1921年Larson的工作照 1925年Keeler使用的仪器 历史与现状—历史回顾 三、欺骗检验(Detection of Deception) 1959年,贝克斯特(Cleve Backster) 1966年,美国心理测试技术协会(APA) 1970年,拉金斯(David Raskin) 1986年,美国DoDPI成立 1988年,美国EPPA颁布 20世纪70年代工作图 20世纪90年代的工作图 历史与现状—发展现状 应用现状—国际应用 设备相对完善 管理基本规范 处在第三次应用高峰期 1、国际应用现状—DoDPI 美国防部心理测试学院 (Department of Defense Polygraph Institute ) 成立于1986年 是美国政府心理测试技术培训学校和研究中心 位于南加里佛里亚州的Ft. Jackson城 核心工作是技术培训,质量控制和学研究 有专业测试人员140名左右 年测试量10000人左右 2、国际应用现状—EPPA 雇员心理测试保护条例 (Employee Polygraph Protection Act,EPPA) 1988年颁布实施 在美国规范了心理测试技术的应用范围 该法律颁布后的两个直接后果: ⑴私营机构的测试人员急剧减少 ⑵专业测试机构的标准化测试进程大大加快 3、国际应用现状—三次应用高峰 ⑴20世纪30年代,由基勒和里德等人发起,结束于20世纪40年代末 ⑵20世纪70年代,因“冷战”的原因被大范围应用,结束于EPPA的颁布 ⑶“9.11”事件以后,目前正处在应用的高峰期 应用现状——国内发展应用 1980年,开始试用 1991年,开发出自主设备 1998年,应用开始普及 2004年,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心理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 重点与难点——法律过程 对检验(测试)的程序要求非常严格: 测试(检验)对象要求 测试人员、仪器设备及测试环境要求 心理测试技术实施步骤要求 图谱分析与测试结果报告要求 法律过程—案例解析 李文和泄密案 1999年3月,公开调查 1999年12月,被判入狱 2000年9月14日,有条件释放 2001年9月14日,彻底释放 1984、1998和1999年曾三次接受心理测试 法律过程—时机掌握 早:即介入早,提前进入 柔:即准备工作如谈话以柔为主,柔中带刚,最好让嫌疑人自己选择接受测试 巧:即制订的测试方案既要识别嫌犯,又要保护无辜,双重兼顾 法律过程—条件选择 界定良好条件——测试最佳 界定不良条件——可以转化 重点与难点——技术过程 “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技术特点决定了对测试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更高 同一个体的相同测试会因时境的不同而不同,与通常意义上的“物证检验”有较大差别 是其他刑事技术的有机补充和拓展,实际应用中可与其它技术协调结合 技术过程—样本污染 主动污染 被动污染 有偏测试 方向与前景——技术方向 一、新的心理信息提取手段开拓 离体信息 脑纹技术 二、测试数据专家系统的不断开发与完善 新的心理信息提取手段—离体信息 瞳孔检测 红外测温 声音检验(异态声音) 心电发射 新的心理信息提取手段—脑纹技术 事件相关电位(ERPs) MERMER 技术 脑磁图技术(MEG) 脑纹技术简介 脑纹(Brain Fingerp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